己二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共聚物
己二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共聚物

中文名:己二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共聚物
英文名:ADIPIC ACID/ISOPHTHALIC ACID/NEOPENTYL GLYCOL/TRIMETHYLOLPROPAN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己二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共聚物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属性
INCI名称:Adipic Acid/Isophthalic Acid/Neopentyl Glycol/Trimethylolpropane Copolymer
化学类别:合成聚酯型高分子共聚物
分子结构特征:由己二酸(脂肪族二元酸)、间苯二甲酸(芳香族二元酸)、新戊二醇(支链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三元醇)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聚合物
来源与生产
- 工业化生产:通过熔融缩聚或溶液缩聚工艺合成,严格控制单体比例与反应条件
- 原料来源:石油衍生物(己二酸、间苯二甲酸)及合成醇类(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
- 纯度标准:符合化妆品级规范,残留单体含量<0.1% (参考:IFRA/CIR原料安全指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剂与屏障增强 |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网状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 强(体外/临床) | 降低TEWL达25-40% (依据:离体皮肤模型测试) | 0.5-5% |
肤感调节(哑光/柔焦) | 通过光散射效应填补皮肤纹理,降低表面光泽度 | 强(仪器测试) | 降低皮肤光泽度单位(Gloss Units)15-25 (依据:皮肤光学成像分析) | 2-8% |
持妆与抗转移 | 形成弹性网络结构锁定色素粒子 | 中(体外模拟) | 减少彩妆转移率40-60% (依据:人工皮肤摩擦测试) | 3-10% |
控油(厂商宣称) | 理论推测:膜层物理吸附皮脂 | 弱(无直接证据) | *注:缺乏皮脂分泌抑制的生理学证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与功能贡献 |
---|---|---|
脂肪族二元酸 | 己二酸 | 提供分子链柔韧性,增强膜弹性与低温耐受性 |
芳香族二元酸 | 间苯二甲酸 | 增加聚合物刚性,提升耐热性及成膜硬度 |
支链二醇 | 新戊二醇 | 引入空间位阻,改善溶解性与抗水解稳定性 |
三元醇交联剂 | 三羟甲基丙烷 | 形成三维交联结构,增强膜强度与耐摩擦性 |
关键结构参数
- 分子量范围:5,000-20,000 Da(影响成膜性与黏度)
- 酸值:< 5 mg KOH/g(低酸值确保配方稳定性)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40-70℃(决定膜柔韧性/硬度平衡)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彩妆:粉底液/膏(占比3-8%)、定妆喷雾(2-5%)、口红(1-4%)
- 护肤:防晒产品(2-6%)、哑光面霜(1-3%)
- 特殊用途:防水配方、男士控油产品
协同增效组合
- 与硅弹性体配伍:提升顺滑度与延展性(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 与吸附剂协同:增强哑光效果(如:多孔二氧化硅、尼龙-12)
- 与增塑剂搭配:改善膜韧性(如:辛基十二醇、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10%)(参考:CIR 2019年评估报告)
- 致敏性:极低(无苯环直接接触皮肤)
- 眼刺激:未处理粉末可能引发机械性刺激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油性/混合性肌肤(哑光需求)、需持妆场景
- 慎用:
- 重度痤疮患者(膜层可能影响毛孔通畅)
- 受损屏障皮肤(高浓度可能产生紧绷感)
- 卸妆建议:需使用油性卸妆产品溶解聚合物膜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彩妆线:主打"长效持妆"科技(占比72%应用)
- 男士理容产品:作为"哑光不油腻"核心成分
- 绿色宣称挑战:非生物基原料影响可持续性评分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向感知:"即时柔焦毛孔"(87%体验者认可)
- 误解修正:
- 宣称"控油" → 实际为物理吸油非生理调节
- 宣称"护肤功效" → 实为瞬时妆效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性能平衡:兼顾柔韧性/硬度/耐候性的理想成膜剂
- 配方兼容性:耐受pH 3-9,与有机/无机防晒剂稳定配伍
- 安全性记录:10年应用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未来发展方向
- 生物基替代:开发生物发酵法己二酸/植物源二醇单体
- 功能化修饰:接枝抗氧化基团(如:维生素E衍生物)
- 可降解设计:引入酯酶敏感键实现生物降解(实验阶段)
专家结论
该共聚物作为高性能合成成膜剂,在持妆与肤感修饰领域具备不可替代性。需理性区分其物理性妆效改善与生理性护肤功效,未来开发应聚焦可持续性升级与多功能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