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醇

己二醇

己二醇
中文名:己二醇
英文名:HEXYLENE GLYCO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溶剂,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己二醇 (Hexylene Glycol)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Hexylene Glycol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

化学分类

二元醇类溶剂 (Diol solvent),结构归类为支链脂肪醇

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石油化工衍生物(丙酮加氢制得)
  • 合成路径:丙酮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生成双丙酮醇,再经脱水、加氢还原反应制得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纯度≥99.5%,杂质控制(重金属≤10ppm,水分≤0.5%)
  • 物理形态:无色透明粘稠液体,特征性微甜气味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 氢键破坏:通过羟基与角质层水分子形成竞争性氢键,降低水活性
  • 渗透增强:暂时扰乱角质层脂质排列结构,增加活性物透皮率
  • 溶剂化效应:溶解极性/非极性化合物,维持配方均一性

科学验证的功效表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 溶解水/油溶性成分,降低结晶析出风险 ★★★★★
(充分证实)
在5-10%浓度可增溶苯氧乙醇等防腐剂30%以上 0.5-10%
保湿剂 降低水活度(Aw),延缓水分蒸发 ★★★☆☆
(体外证据)
TEWL测试显示5%浓度降低水分流失12%(离体皮肤) 3-8%
渗透促进剂 扰乱角质层脂质有序结构 ★★★★☆
(临床证据)
使氢化可的松透皮率提升2.8倍(体外扩散实验) 2-7%
防腐增效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
(微生物学证据)
使苯氧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MIC值降低50% 1-5%
粘度调节 氢键作用改变流体动力学 ★★★★★
(流变学证实)
添加3%可使卡波姆凝胶粘度提升40% 0.5-5%
*抗氧化增效* 推测通过稳定自由基 ★☆☆☆☆
(理论推测)
体外研究中显示VE稳定性提升,人体证据不足 未知

*注:抗氧化增效属厂商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主体化合物 2-甲基-2,4-戊二醇
(CAS 107-41-5)
分子量:118.17 g/mol
log P: -0.1
沸点: 197℃
含两个羟基(-OH)的C6支链醇,β-位叔碳结构
关键杂质 双丙酮醇(≤0.3%)
水分(≤0.5%)
色谱纯度≥99.5%
重金属≤10ppm
合成副产物控制,影响产品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 pH稳定性:在pH 3-10范围内保持稳定
  • 热稳定性:分解温度>180℃(化妆品加工安全)
  • 氧化敏感性:不易自动氧化(无易氧化基团)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溶剂系统:精华(85%)、防晒(72%)、面膜(68%)(来源:Cosmetic Analysis数据库)
  • 防腐体系:与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复配(协同指数0.7)
  • 粘度调节:水醇体系增稠剂(最高提升粘度50%)

协同增效组合

  • 防腐增强:+ 苯氧乙醇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 活性物递送:+ 维C衍生物 → 透皮率提升40-60%
  • 稳定性优化:+ 黄原胶 → 防止低温结晶析出

配方禁忌

  • 蛋白质变性:>10%浓度可能使肽类失活
  • 粘度失控:与高离子强度成分配伍可能引起絮凝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10%(2016年最终评估报告)(依据:CIR Expert Panel Review)
  • 致敏性:豚鼠最大化试验(GPMT)阴性,临床斑贴试验阳性率<0.5%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显示可逆性刺激(5%溶液)

适用人群警示

  • 敏感肌:破损皮肤可能产生刺痛感(建议<5%)
  • 婴幼儿:欧盟SCCS建议避免尿布区产品使用
  • 孕妇:无致畸证据,但透皮增强效应需关注活性物选择

使用限制

  • 中国法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无限量要求
  • 欧盟浓度:淋洗类≤10%,驻留类≤5%(SCCS/1635/2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3-5/kg(工业级),$15-20/kg(化妆品级)
  • 应用占比:护肤(78%),彩妆(15%),护发(7%)(来源:ECHA 2022数据)
  • 宣称趋势:"无乙醇替代溶剂"(+120% 2019-2023)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来源"误解:实际为合成原料,常被误认为植物提取物
  • 过度担忧毒性:与乙二醇混淆,实际代谢路径不同(主要经尿液排泄)
  • 功效夸大:部分品牌宣传"抗老核心成分"缺乏依据

行业争议

  • 透皮争议:是否增加有害物质吸收(ECHA持续评估中)
  • 环境累积:生物降解率78%(28天),存在水生态担忧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性:最佳水/油溶解平衡能力(亲水亲油值HLB=5.2)
  • 配方性价比:单位增溶成本比丁二醇低35%
  • 安全记录:60年应用史,重大安全事件零报告

研究缺口

  • 长期低剂量透皮累积效应数据不足
  • 与新型生物活性物(如mRNA)的相容性未知

未来发展方向

  • 绿色合成:生物催化法降低碳足迹(当前研究转化率82%)
  • 精准递送:开发浓度响应型智能释放系统
  • 替代品开发:植物源性二丙二醇(DPG)替代方案兴起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