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酸/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共聚物
己二酸/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共聚物

中文名:己二酸/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共聚物
英文名:ADIPIC ACID/EPOXYPROPYL DIETHYLENETRIAMIN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己二酸/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共聚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dipic Acid/Epoxypropyl Diethylenetriamine Copolymer
化学类别
聚酰胺-胺型阳离子聚合物(含季铵基团)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己二酸与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通过缩聚反应形成
- 关键原料:
- 己二酸(脂肪族二元羧酸)
- 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含环氧基的三胺化合物)
- 商业化产品:Lubrizol的Dermacryl® AQF系列 (来源:Lubrizol技术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长效定型 | 阳离子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在发丝形成柔性膜层,中和静电并固定发型 | 强 (多项体外及临床测试) | 在85%湿度下仍保持>70%卷曲保持率 (来源:厂商临床数据) | 1.5-3% |
抗湿性 | 疏水基团形成水分屏障,季铵基提供湿度稳定性 | 中强 (体外模拟测试) | 透皮水损失率(TEWL)降低18-25% (来源:离体皮肤研究) | 2-4% |
皮肤紧致 | 可能通过瞬时成膜产生光学平滑效果 | 推测性 | 缺乏直接作用真皮层的证据 (注:基于成膜特性推测) | - |
"修复受损发质" | 仅表面修补而非结构修复 | 弱 | 注:此宣称缺乏角蛋白结合或渗透证据,属市场宣称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基团/结构 | 基本性质 | 功能意义 |
---|---|---|---|
季铵基团 | -N⁺(CH₃)- | 强阳离子性,pH 4-9稳定 | 发丝吸附、抗静电核心 |
脂肪族链段 | -(CH₂)₄- | 疏水性,柔韧性 | 提供成膜柔韧性及水分屏障 |
仲胺基 | -NH- | 弱阳离子,pH响应 | 辅助吸附,缓冲能力 |
环氧丙基 | -CH₂-CH(O)-CH₂- | 高反应活性 | 交联点,影响最终膜硬度 |
关键分子参数
- 分子量:10,000-50,000 Da (来源:GPC测试数据)
- 电荷密度:1.5-2.5 meq/g (高阳离子性)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C至+5°C (来源:DSC分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发用定型产品:喷雾、摩丝、凝胶(耐高湿度配方)
- 护肤:妆前乳、防水型防晒(成膜剂)
- 彩妆:睫毛膏、眉胶(抗迁移剂)
最佳配方体系
- pH范围:4.0-6.5(维持阳离子性)
- 溶剂兼容性:水/乙醇混合体系(乙醇≤40%)
- 禁忌配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导致沉淀)
增效协同组合
- + 羟乙基纤维素:提高膜层弹性(动态机械分析显示储能模量↑30%)
- + 聚二甲基硅氧烷:增强滑度并降低黏腻感(感官评价证实)
- + 泛醇:抵消高分子膜导致的僵硬感(临床评估)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在现有使用条件下)(来源:CIR 2021年聚合物评估综述)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105)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轻微刺激(可冲洗去除)
使用注意事项
- 适用肤质:
- ✔️ 油性皮肤(控油辅助)
- ✔️ 正常皮肤
- ⚠️ 重度敏感肌(建议斑贴试验)
- 残留风险:过度累积可能导致发硬或白色屑状残留
- 清洁建议:需含阴离子表活的清洁剂(如SLS)彻底清除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专业线:沙龙专用定型产品(占应用70%)
- 宣称热点:"72小时抗湿"、"海岛级定型"(需注意宣称合规性)
- 价格区间:$30-$50/200ml(溢价基于技术宣称)
消费者反馈分析
- 正面评价:卷发持久度(4.2/5)、湿度抵抗力(4.0/5)
- 主要投诉:22%用户报告洗护后残留感
- 认知误区:37%消费者误认为具有"修护发芯"功能(来源:市场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技术优势:目前最佳湿度抵抗型定型聚合物之一
- 配方局限性:与阴离子体系兼容性差,需专用配方架构
- 性价比:功效明确但原料成本较高($45-60/kg)
未来研究方向
- 生物降解性改良:开发生物基单体的环保变体
- 多功能化:接枝抗氧化剂(如VE衍生物)实现活性递送
- 敏感肌适配:降低分子量分布宽度以减少刺激风险
专家结论
己二酸/环氧丙基二亚乙基三胺共聚物是经科学验证的高效抗湿定型剂,其阳离子-疏水平衡设计在潮湿环境产品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需注意其功效限于表面成膜而非修复,未来突破需结合可持续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