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酸二异丁酯
己二酸二异丁酯

中文名:己二酸二异丁酯
英文名:DIISOBUTYL ADIP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己二酸二异丁酯 (Diisobutyl Adip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isobutyl Adipate (己二酸二异丁酯)
化学式: C14H26O4
CAS号: 141-04-8
分子量: 258.36 g/mol
来源与生产
通过己二酸与异丁醇的酯化反应合成:
HOOC(CH2)4COOH + 2(CH3)2CHCH2OH → (CH3)2CHCH2OOC(CH2)4COOCH2CH(CH3)2 + 2H2O
工业级原料纯度通常 ≥98%,化妆品级需进一步精馏纯化并去除催化剂残留 (来源:IFRA标准及原料供应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在角质层间隙形成疏水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填充角质层不平整表面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
降低25-40%水分蒸发速率,效果与分子量呈正相关 (依据:J. Soc. Cosmet. Chem, 1998) | 1-10% |
溶剂/载体 | 低极性环境溶解脂溶性活性物(如维A醇、防晒剂) | ★★★★★ (理化性质明确) |
log P=4.2,对UVB防晒剂溶解力优于矿物油 (依据: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5) | 3-20% |
质感调节剂 | 降低配方粘度,削弱硅油/蜡质粘腻感 | ★★★★☆ (流变学数据支持) |
添加5%可使硅油体系粘度下降50%以上 (来源:供应商流变测试报告) | 2-8% |
"促进活性物渗透" | 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 (理论推测) |
注:此宣称缺乏人体穿透增强数据支持,体外模型显示渗透率仅增加≤15% (参考:Int J Pharm, 2003)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技术意义 |
---|---|---|---|
二酯类溶剂 | 己二酸二异丁酯 |
|
低粘度酯类,分子量适中(258.36),平衡挥发性与残留性 |
结构特征 | 线性己二酸骨架 + 支链异丁基 |
|
支链结构降低结晶倾向,增强低温稳定性,与硅油相容性优异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溶解阿伏苯宗等油溶性UV过滤剂,浓度5-15%
- 彩妆底霜:改善粉体分散性,降低粘腻感,浓度3-8%
- 卸妆油:作为轻质油相组分(占比10-30%),易乳化冲洗
- 护发素:替代环状硅油提供光泽感(2-5%),减少积聚
协同增效组合
- 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D5):1:1复配可降低硅油残留膜感
- 与合成角鲨烷:增强延展性并降低配方成本
- 与二氧化钛:改善无机防晒剂分散稳定性 (依据: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2012)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15% (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6)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100例受试者)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显示轻微刺激(可冲洗恢复)
- 致粉刺性:兔耳试验评0级(无致粉刺性) (依据:J. Soc. Cosmet. Chem, 1989)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油性/痘肌:优先选择浓度≤8%配方
- 敏感肌:避免用于眼周粘膜区域
- 孕妇:无生殖毒性报告,但建议避开维A类复合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替代策略:作为环状硅油(D4/D5)的环保替代物
- 价格区间:中端原料($15-25/kg)
- 宣称热点:"透气感"、"0硅油"等营销标签
消费者认知分析
在INCI解码平台中常被误读为"潜在刺激物",实际安全性优于多数合成酯。消费者对"Adipate"(己二酸酯)的认知度低于硅油,需品牌方进行成分教育。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优势总结
- 性能平衡:兼具低粘度和适度润肤性
- 配方友好:与有机防晒剂/硅油/聚合物相容性优异
- 安全性:经40年使用验证的低风险成分
未来发展趋势
- 生物基转型:开发生物质来源的己二酸二异丁酯 (注: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
- 精准递送:探索其作为液晶前体增强活性物缓释 (初步研究:Eur J Pharm Sci, 2021)
- 可持续认证:推动ISO 16128天然指数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