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橙 10

酸性橙 10

酸性橙 10
中文名:酸性橙 10
英文名:CI 16230
别名:橙II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酸性橙10是一种合成酸性染料,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着色剂。它常见于染发剂、口红、指甲油等产品中,提供橙色或红色色调,以增强产品的视觉吸引力。这种成分不具护肤功效,仅用于调色目的。使用时需注意其安全性,可能引起皮肤敏感,因此需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确保在安全浓度内使用。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酸性橙 10 (Acid Orange 1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酸性橙 10 (Acid Orange 10),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CI 16230

来源与生产

  • 来源类型: 完全合成染料
  • 化学类别: 单偶氮染料 (Monoazo dye)
  • 合成路径: 通过重氮化反应合成(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与β-萘酚偶联)(依据:Colour Index International, 第4版)
  • 物理形态: 橙红色粉末或颗粒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酸性橙10作为纯着色剂,无生物活性护肤功效。其核心功能为光学修饰: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产品着色 吸收480-490nm波长光,反射橙红色可见光 ★★★☆ (充分证实) 通过分子共轭体系实现稳定显色 0.001-0.1%
"护色"功效 无细胞作用路径 ☆ (无证据) 注:纯属市场宣称,无生物机制支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结构 2-[(2,4-Dimethylphenyl)azo]-1,3-benzenediol 分子式:C₁₄H₁₄N₂O₂ • Na
分子量:273.27 g/mol
发色基团 偶氮基(-N=N-) 最大吸收波长:486 nm (水溶液)
助色基团 羟基(-OH), 磺酸基(-SO₃⁻) 增强水溶性 & 色牢度
杂质控制 未反应中间体、重金属 铅≤10ppm, 砷≤3ppm(依据:FDA 21 CFR 74.226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特性

  • 溶解性: 水溶性优异,几乎不溶于油脂
  • pH适应性: 稳定范围 pH 3-9,强碱下色光偏移(参考:Cosmetic Colorant Chemistry, 2018)
  • 应用类型:
    • 沐浴露/洗发水 (0.0001-0.001%)
    • 肥皂/洁面膏 (0.001-0.01%)
    • 临时染发剂 (0.01-0.1%)

协同成分系统

  • 防腐增效: 与DMDM乙内酰脲联用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 色光调节: 与酸性红33复配增强红调
  • 稳定性保护: EDTA二钠螯合金属离子防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关键结论

  • CIR评估: "在现行使用浓度下安全"(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19)
  • 致敏风险: 斑贴试验阳性率0.3-0.8%(来源:Dermatitis Journal 2021)
  • 使用限制:
    • 欧盟:允许用于冲洗型产品
    • 中国:禁用于唇部/眼部产品

适用人群警示

  • 推荐避开:
    • 偶氮染料过敏史者
    • 受损屏障皮肤
    • 儿童用产品
  • 使用建议: 染发前48小时耳后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现状

  • 价格定位: 低成本色素 ($20-30/kg)
  • 主要应用: 中低端洗护发/沐浴产品 (占比>85%)
  • 市场趋势: 天然染料替代导致年用量下降4.2%(来源:Cosmetics Market Analysis 2023)

消费者认知矛盾

  • 正面认知: 色彩鲜艳度/性价比
  • 负面担忧:
    • 73%消费者关注"合成染料安全性"
    • "无添加人工色素"宣称产品增长显著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功能本质: 单一功能型合成着色剂,无护肤活性
  • 安全边际: 冲洗型产品中使用风险可控,但存在明确致敏案例
  • 监管态势: 各国使用范围持续收窄

未来展望

  • 替代趋势: 天然来源色素(栀子橙、胭脂虫红)加速替代
  • 技术挑战: 改善合成染料批次稳定性与杂质控制
  • 研究需求: 长期低剂量经皮吸收研究(注:当前数据不足)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