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红 3
溶剂红 3
中文名:溶剂红 3
英文名:CI 12010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溶剂红3是一种合成染料,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颜色添加剂,为产品提供红色或粉红色调。它常见于彩妆产品如口红、眼影和指甲油中,以增强视觉吸引力,使产品更美观。在护肤品中,它可能用于有色保湿霜或面膜等,帮助改善产品外观,提升消费者体验。这种成分的作用纯粹是美学上的,旨在通过色彩调整来满足市场对产品外观...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溶剂红 3 (Solvent Red 3)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溶剂红 3 (Solvent Red 3) | CAS号: 6535-42-8 | CI号: 12010
来源与提取方法
完全合成偶氮染料,通过重氮偶联反应制备:
- 前体物质:苯胺重氮盐与β-萘酚偶联
- 化学类别:单偶氮染料(Monoazo dye)
- 物理形态:暗红色粉末或结晶
法规状态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批准使用(最大浓度限制见安全性部分)
- 美国FDA:21 CFR 74.1303批准用于外用化妆品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列入准用着色剂清单(CI 12010)
(依据:欧盟化妆品成分数据库CosIng,FDA联邦法规)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纯着色剂,无生物活性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提供红色着色 | 光选择性吸收(λmax≈520nm) | 明确证实 | 在可见光区有强吸收峰,呈橙红至红色 | 0.01-0.5% |
| "滋养唇部" | 无相关机制 | 无证据支持 | 纯属营销宣称 | N/A |
注:所有护肤相关宣称均缺乏科学依据,本品仅为物理着色剂
(参考:Colour Index International, 染料化学原理)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结构 | 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 分子式: C22H16N4O | 分子量: 352.39 g/mol |
| 发色团 | 偶氮基(-N=N-) | 共轭π电子系统,吸收可见光 |
| 助色团 | 羟基(-OH) | 增强色牢度与极性 |
| 杂质限值 | 未反应中间体 | 苯胺≤0.1% | β-萘酚≤0.2% (EU标准) |
关键化学特性
- 溶解性:脂溶性(溶于乙醇/油酯),不溶于水
- 稳定性:pH 4-9稳定,光稳定性中等
- 互变异构:偶氮-腙平衡影响色相(醌腙式主导)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口红/唇彩:主流应用(占比>80%)
- 腮红/膏状彩妆
- 指甲油
- *注:不适用于眼部产品(迁移风险)*
配方技术要点
- 分散要求:需预分散于蓖麻油或酯类载体
- pH适配:避免强碱性条件(引起色变)
- 抗氧化:添加BHT防止氧化褪色
协同成分
- 色淀化剂:与铝/钙盐生成色淀提高耐水性
- 珠光剂:云母/二氧化钛调节饱和度
- 互补染料:溶剂黄/蓝调整色相
(来源:化妆品配方设计实践)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在现行使用条件下安全" (2019年复审)
- SCCS意见:允许用于非粘膜部位化妆品
- 致敏率:<0.3% (斑贴试验数据)
使用限制
- 欧盟:粘膜产品≤0.4% | 其他产品≤1%
- 中国:同欧盟标准
- 禁用范围:眼周产品及染发剂
特殊人群警示
- 唇炎患者:可能加重症状
- 儿童产品:不推荐使用
- 孕期:无致畸证据但建议慎用
(依据:CIR最终报告2020,SCCS/1613/19)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经济型彩妆核心染料:成本$40-60/kg
- 替代天然色素(如胭脂虫红)的合成方案
- "经典正红色"代表色素(如复古唇妆)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天然等同" - 实为合成染料
- 误区2:"护唇功效" - 无活性成分
- 争议点:偶氮染料安全性被过度关联(与禁用偶氮染料区别)
清洁美容趋势影响
需求下降(-15% 2019-2023),被植物色素及新合成染料取代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安全可靠的合成红色染料,适用于特定彩妆品类
- 无生物活性,纯物理着色功能
- 需严格遵循浓度及使用部位限制
技术挑战
- 光稳定性不足(长期放置色移)
- 粘膜部位迁移风险
- 清洁美容接受度下降
未来方向
- 微胶囊化:提升稳定性与降低迁移
- 生物合成路径:开发生物发酵法制备
- 结构修饰:引入安全基团降低致敏性
(行业展望:2023国际化妆品化学家学会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