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钾和三乙醇胺盐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钾和三乙醇胺盐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钾和三乙醇胺盐
中文名: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钾和三乙醇胺盐
英文名:2-PHENYLBENZIMIDAZOLE-5-SULFONIC ACID AND ITS POTASSIUM AND TRIETHANOLAMINE SALTS
别名:恩舒利唑、苯基苯并咪唑磺酸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钾和三乙醇胺盐是一种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用的化学防晒剂,主要功能是吸收紫外线中的UVB射线,有效防止皮肤晒伤、红斑和短期光损伤。作为水溶性成分,它在配方中易于溶解,不易产生油腻感,适合油性及敏感肤质使用。常见于防晒霜、日霜和彩妆产品中,能提供轻薄的防护层,并常与其他紫外线吸收剂(如UV...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钾和三乙醇胺盐: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 标准INCI名称: Phenylbenzimidazole Sulfonic Acid (and) Trolamine
  • 化学类别: 水溶性有机紫外线吸收剂
  • CAS号: 27503-81-7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 102-71-6 (三乙醇胺)

来源与历史

最初由德国Merck公司开发(商品名Ensulizole),1980年代起广泛应用于防晒产品。天然来源不存在,为完全合成化合物(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08)

物理特性

  • 形态: 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 溶解度: 水溶性(约5%,pH 7.0)
  • 光稳定性: 中等(光降解率约15%/小时)(依据: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00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UVB防护 吸收290-320nm紫外线,通过电子跃迁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 (充分证实) 体外实验显示SPF贡献值约1.0/1%浓度(依据:FDA Monograph, 2019) 2-8%
光稳定性增强 与阿伏苯宗复配可降低其光异构化率 ★★★☆☆ (临床证实) 复配体系光降解率降低40%(来源: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 2010) 3-5%
"广谱防护" 有限UVA吸收(320-340nm) ★☆☆☆☆ (证据不足) 临界波长仅335nm,不符合广谱标准(依据:ISO 24443:2012) -
"抗氧化" 理论可淬灭激发态氧 ★★☆☆☆ (体外证据) 仅离体皮肤模型显示轻度ROS抑制(注:未证实人体效果)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分子特性 功能角色
紫外线吸收剂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 分子量:302.3 g/mol
λmax:305nm
主要UVB吸收体
中和剂 三乙醇胺 分子量:149.19 g/mol
pKa:7.8
pH调节(维持6.0-7.5)
提高水溶性
副产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 痕量存在(ng/g级) 潜在安全风险需监控

分子作用机制

通过苯并咪唑环的π→π*电子跃迁吸收光子,激发态经内部转换以热形式释放能量,磺酸基团确保水溶性,三乙醇胺维持分子稳定态(依据: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12)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防晒喷雾(水基载体优势)
  • 日用乳液(低油腻感配方)
  • 防水防晒品(需与成膜剂复配)
  • 敏感肌专用防晒(低刺激性配方)

协同增效组合

  • 阿伏苯宗:稳定其光异构化,提升UVA防护
  • 奥克立林:降低光降解率约30%(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二氧化钛:物理-化学复合防晒体系

配方禁忌

  • 避免与高浓度金属离子(Fe³⁺, Cu²⁺)共存——催化光降解
  • 限制在pH<5.5体系——可能析出结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8%(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8)
  • 致敏率:0.23%(低于二苯酮-3的2.1%)(来源: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 系统吸收:经皮吸收率<0.5%

适用人群

  • 推荐:油性/混合性肌肤、儿童防晒(低刺激性)
  • 慎用:三乙醇胺敏感者(替代为氢氧化钠中和)
  • 禁忌:亚硝胺过敏史患者(痕量风险)

法规状态

  • FDA批准:最大用量8%(OTC防晒 monograph)
  • 欧盟:允许浓度≤8%(EC No 1223/2009)
  • 中国:准用浓度≤8%(《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防晒市场(价格区间$15-$30)
  • "清爽无油"宣称产品(83%含有该成分)(来源:Mintel GNPD数据库)
  • 运动防晒产品(利用其水溶性优势)

消费者认知

  • 正面认知:质地清爽(72%提及率)、不易堵塞毛孔(68%)
  • 负面认知:防护波段局限(41%知晓率)、白衬衫染色(29%投诉)
  • "隐形防护"营销宣称需谨慎——实际存在轻微蓝光反射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最佳水溶性有机UVB吸收剂之一
  • 复配体系中关键稳定剂角色
  • 儿童防晒配方的优选成分

局限性

  • 单一成分无法满足广谱要求
  • pH敏感性增加配方难度
  • 亚硝胺生成风险需持续监控

研究展望

  • 纳米载体包裹技术——提高光稳定性
  • 与新型UVA吸收剂(如TriAsorB)的协同效应研究
  • 蓝光防护功效的临床验证(注:现有证据仅为体外实验)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