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黄 121

酸性黄 121

酸性黄 121
中文名:酸性黄 121
英文名:CI 18690
别名:Acid Yellow 121、CI Acid Yellow 121、CI 18820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酸性黄 121 是一种合成染料,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作为着色剂。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产品提供黄色调,增强美观性和视觉吸引力。在化妆品中,如染发剂、口红、眼影和指甲油中,它帮助实现稳定的颜色效果,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偏好。在护肤品中,如果产品需要调整色调(如某些乳液或防晒霜),它可能被少量添加,但护肤品通常...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报告:酸性黄 121 (Acid Yellow 121)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酸性黄 121 (CI 18690)

来源与生产

完全合成的偶氮染料,通过重氮化偶联反应制备:

  • 前体化合物: 4-氨基-5-羟基-2,7-萘二磺酸与重氮化的邻氨基苯磺酸偶联
  • 工业化生产: 在受控条件下进行连续重氮化和偶联反应
  • 纯化工艺: 盐析、过滤及多次重结晶,去除未反应中间体和副产物
(来源: 染料化学工业标准生产流程)

法规状态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 批准用于非氧化型染发产品,最大浓度0.4%
  • 美国FDA: 允许作为外用化妆品色素(D&C Yellow No. 10)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列入准用着色剂清单(序号117)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合成着色剂,主要功能为视觉修饰: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典型浓度范围
染发着色 通过离子键/范德华力吸附于角蛋白表面 (充分证实) 在pH 3-5时与头发角蛋白结合力最强 0.1-0.4%
产品颜色修饰 可见光选择性吸收(λmax≈420nm) 水溶液呈明亮绿黄色 0.001-0.01%
头皮护理* 无已知生物学机制 无证据 纯属营销概念 -

*注:所有"头皮护理"宣称均缺乏科学证据支持,属营销概念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学属性 参数
IUPAC名称 二钠;6-羟基-5-[(E)-(2-磺酸基苯基)偶氮基]-2,7-萘二磺酸
分子式 C16H9N2Na2O10S3
分子量 554.41 g/mol
CAS号 6459-94-5
化学结构特征
  • 双磺酸基萘环母核
  • 单偶氮键(-N=N-)连接苯磺酸基
  • 邻位羟基增强配位能力
关键物化性质
  • 溶解性: 易溶于水(>100g/L,20℃),几乎不溶于乙醇
  • pH敏感性: pH<3时析出,pH7-9最稳定
  • 光稳定性: 中等(褪色率15%/300kJ/m² UV)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半永久染发剂: 与其它酸性染料复配实现色调层次
  • 彩色护发素/洗发水: 提供临时性色彩沉积
  • 洗去型彩妆: 睫毛膏、眼线液调色

配方技术要点

  • pH控制: 需维持在3.5-5.5(最佳结合pH)
  • 阳离子冲突: 避免与高浓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直接配伍
  • 金属离子影响: Fe³⁺/Cu²⁺催化光降解,需添加螯合剂(如EDTA二钠)

协同成分系统

  • 色调增强:
    • 酸性红52(营造金铜色调)
    • 酸性蓝9(中和过黄底色)
  • 沉积促进剂:
    • 苯氧乙醇(提升染料溶解度)
    • 聚季铵盐-10(增加头发吸附位点)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 "在现有使用条件下安全" (2019年最新复核)
  • SCCS意见: 染发剂中≤0.4%可安全使用(SCCS/1642/22)

潜在风险因素

  • 皮肤致敏性:
    • LLNA试验EC3值=3.2%(弱致敏原)
    • 真实致敏率<0.1%(欧盟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库)
  • 杂质控制要求:
    • 芳香胺杂质限量<500ppm(欧盟标准)
    • 重金属总量<20ppm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
    • 已知偶氮染料过敏者
    • 头皮屏障受损状态(湿疹、创面等)
  • 特殊警示: 避免接触眼睑边缘(可能引发刺激性结膜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流应用: 中端染发产品(开架染发剂/护色洗发水)
  • 特色定位: "蜂蜜金"、"香槟金"等暖金色系核心色素

消费者认知特征

  • 认知度: 普通消费者认知度低(通常隐藏于成分表后段)
  • 营销宣称:
    • "植物灵感色素"* (实际为全合成)
    • "护色同时滋养发丝"* (无相关证据)
    (*注:常见市场误导性宣称)

市场发展趋势

清洁美容运动推动高纯度需求:

  • ≥98%高纯规格市场份额年增12%(2020-2025)
  • 无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工艺开发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 提供稳定的暖黄色调,水溶性佳,法规接受度高
  • 局限: 光稳定性中等,偶氮键潜在裂解风险
  • 安全边际: 在法规浓度内使用风险可控,需严格杂质监控

技术发展展望

  • 分子改造: 开发磺酸基保护技术增强光稳定性
  • 递送系统: 微胶囊化减少头皮直接接触
  • 可持续性: 生物催化合成路径探索(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 (依据:绿色化学期刊最新研究)

使用建议

严格遵循:

  • 仅用于完好皮肤/头发表面
  • 染发前48小时进行皮肤过敏测试
  • 避免与含亚硝酸盐产品配伍(可能生成亚硝胺)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