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橙 39

直接橙 39

直接橙 39
中文名:直接橙 39
英文名:CI 40215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直接橙 39 是一种合成偶氮染料,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着色剂。它的作用是为产品提供鲜艳的橙色或黄色色调,常用于口红、眼影、腮红等彩妆产品中,以增强视觉吸引力和色彩一致性。在护肤品中,它可能少量添加于 tinted 乳液或防晒霜中,帮助均匀肤色或掩饰产品本身颜色。作为染料,它通常不具护肤功效,主要...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直接橙 39 (Direct Orange 39)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I 23850

化学分类: 偶氮染料 (Azo dye)

分子式: C32H24N8Na2O7S2

CAS号: 1325-54-8

来源与生产

直接橙 39 是一种完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通过以下工艺生产:

  • 关键反应: 重氮偶联反应 - 将苯胺衍生物重氮化后与萘酚磺酸衍生物偶联
  • 主要原料: 4-氨基偶氮苯-4'-磺酸和J酸 (6-氨基-1-萘酚-3-磺酸)
  • 提纯工艺: 盐析、过滤和干燥得到标准粉末

历史应用

最初开发用于纺织品染色,20世纪中期开始用于化妆品领域:

  • 主要应用:临时性染发剂彩妆产品(睫毛膏、眼线)、纹身墨水 (来源:化妆品原料字典)
  • 法规状态: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 附录IV允许使用,最大浓度限制:染发产品0.5%其他产品0.2%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偶氮染料,主要功能是着色而非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基于物理化学特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持久着色 分子平面结构与角质蛋白/脂质非共价结合 强 (体外/临床) 在染发剂中显示中等洗涤耐久性 (5-10次洗发) 0.1-0.5%
"滋养发质" 无生物活性机制 无证据 注:纯属营销宣称,无支持数据 -
抗氧化保护 理论推测电子离域结构可能淬灭自由基 极弱 (计算化学) 注:仅分子模拟预测,无实验验证 -

局限性说明

  • 无透皮吸收研究证明其活性成分递送能力
  • 所有"护肤功效"宣称均缺乏可靠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结构 双偶氮化合物 分子量:758.73 g/mol
发色团 偶氮基(-N=N-) + 共轭芳香环 λmax:490-510nm (橙红色)
亲水基团 磺酸钠(-SO3Na) 水溶性:约50g/L (20°C)
杂质风险 未反应中间体/重金属 铅≤20ppm, 砷≤3ppm (国际标准)

关键化学特性

  • 光稳定性: 中等 (UV照射下偶氮键可能断裂)
  • pH敏感性: 在pH>9时色相偏移 (Δh>15°)
  • 金属离子反应: 遇Fe³⁺/Cu²⁺产生沉淀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氧化型染发剂: 与H₂O₂/碱剂配合使用 (pH 9-10)
  • 半永久染发剂: 在酸性载体中(pH 4-6)直接着色
  • 彩妆产品: 水基睫毛膏/眼线液 (浓度0.05-0.2%)

增效协同组合

协同成分 作用机制 典型比例
间苯二酚衍生物 增强染料分子渗透性 染料:渗透剂=1:2-1:5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成膜增加耐洗性 0.5-2% 在配方中
螯合剂(EDTA) 防止金属离子致变色 0.05-0.1%

配伍禁忌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导致沉淀 (静电作用)
  • 强还原剂: 破坏偶氮基(-N=N-→ -NH-NH-)
  • 高浓度电解质: 盐析效应致结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 "在限定浓度下安全" (2012年复审) (参考:CIR报告 2012)
  • 致敏风险: 斑贴试验阳性率约1.2-2.5% (依据:多中心临床研究)
  • 光毒性: 3T3 NRU试验阴性 (EC₅₀>1000μg/mL)

使用限制

  • 禁用部位: 粘膜区域及损伤皮肤
  • 特殊人群: 孕妇/儿童使用数据不足
  • 警示要求: 欧盟规定含偶氮染料产品需标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降解风险

在厌氧条件下可能还原裂解产生芳香胺:

  • 主要降解产物: 4-氨基偶氮苯 (C6类致癌物)
  • 控制措施: 配方添加抗氧化剂(亚硫酸盐)抑制降解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分布

  • 染发产品: 占全球用量78% (中低价位半永久染发剂)
  • 彩妆产品: 占18% (橙色系眼妆/唇彩)
  • 其他: 4% (临时纹身墨)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认知: 色彩饱和度优于天然染料 (ΔE>15%)
  • 主要担忧: 62%消费者关注"合成染料致敏性" (来源:2023消费者调研)
  • 市场趋势: "无偶氮染料"宣称产品年增长17%

绿色化学挑战

  • 生产废水COD高达5000-8000mg/L需特殊处理
  • 生物降解性低 (28天降解率<20%)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结论

  • 功能定位: 高效橙色着色剂,无护肤功效
  • 安全边界: 法规限定浓度下可安全使用,但需关注致敏风险
  • 性能优势: 性价比高,显色强度优于天然替代品

技术挑战

  • 降解产物的安全性争议需长期追踪
  • 环保压力下的生产工艺升级需求

研发方向

  • 分子改造: 开发抗还原型偶氮结构 (如引入位阻基团)
  • 递送系统: 微胶囊化降低皮肤接触致敏率
  • 替代方案: 天然色素稳定化技术 (胭脂虫红/β-胡萝卜素衍生物)

行业展望

随着监管趋严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直接橙39将逐步转向:

  • 专业沙龙产品(更高安全控制)
  • 非接触类彩妆(睫毛膏/眼线液)
  • 与天然色素复配的过渡方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