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

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

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
中文名: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
英文名:BIS-BEHENYL/ISOSTEARYL/PHYTOSTERYL DIMER DILINOLEYL DIMER DILINOLE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属性

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 (Bis-Behenyl/Isostearyl/Phytosteryl Dimer Dilinoleyl Dimer Dilinoleate) 是一种复合酯类成分,由多元醇与二聚亚油酸酯化形成。该分子结构包含:

  • 醇基部分:山嵛醇 (C22长链脂肪醇)、异硬脂醇 (支链C18醇)、植物甾醇 (植物来源甾体醇)、二聚亚油醇 (亚油酸二聚体衍生的醇)
  • 酸基部分:二聚亚油酸 (亚油酸二聚体)

来源与生产

该成分通过以下工艺合成:

  • 原料来源:植物油脂(如葵花籽油、红花油)经水解、分馏获得亚油酸,再通过热聚合形成二聚亚油酸
  • 合成工艺:多元醇混合物与二聚亚油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经分子蒸馏纯化
  • 商品形态:常温下呈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或蜡状固体,酸值≤2mg KOH/g,皂化值80-110mg KOH/g(来源:原料供应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强效润肤剂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膜,填补角质层缺损,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效(体外&人体)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4%添加量使TEWL降低32%±5%(J. Cosmet. Sci., 2018) 1-10%
屏障修复 促进板层小体分泌,增强角质层脂质排列有序性 中等(体外) 3D表皮模型显示促进神经酰胺合成基因表达上调1.8倍(体外研究) 3-8%
抗氧化保护 二聚亚油酸结构提供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 中等(体外) ORAC值达1200 μmol TE/g,抑制UV诱导的MDA生成达67%(体外研究) ≥5%
"抗衰老" 理论推测: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细纹 弱(厂商宣称) 注:缺乏直接临床证据,主要通过改善屏障间接实现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长链脂肪酯 山嵛醇二聚亚油酸酯 高熔点(≈50°C),分子量≈1200Da 提供结构稳定性,固态膜形成
支链酯 异硬脂醇二聚亚油酸酯 低倾点(-15°C),粘度≈800cP 低温流动性,铺展性提升
甾体酯 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酸酯 含甾核结构,HLB≈3 增强与皮肤脂质相容性,促进渗透
不饱和二聚体 二聚亚油酸基团 含共轭双键,碘值≈80gI₂/100g 提供抗氧化活性,增强柔韧性

分子结构特性

  • 分子量分布:800-1500Da(GC-MS分析)
  • 空间构型:支链结构阻止结晶化,形成液晶态膜
  • 极性特征:非极性占比>85%,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P)≈16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高稳定性膏霜(≥15%油相)
  • 无水精华(5-10%)
  • 防晒产品(增强SPF耐久性)
  • 彩妆(提高颜料分散稳定性)

增效组合

  • 神经酰胺+胆固醇:模拟天然脂质比例,屏障修复增效37%(Dermatitis, 2020)
  • 硅弹性体:改善铺展性,触感协同(粘度降低40%)
  • 维生素E:抗氧化协同效应(自由基清除率提升2.3倍)

配方注意事项

  • 加热温度:需>70℃确保完全熔融
  • 极性配伍:避免高浓度丙二醇(可能导致析出)
  • 乳化选择:优先匹配聚甘油类乳化剂(HLB 4-6)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0%)(CIR, 2015)
  • 致敏性:HRIPT测试(n=213)无刺激性/致敏性
  • 致粉刺性:兔耳测试0级(无致粉刺性)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干性至极度干燥皮肤,屏障受损肌肤,熟龄肌
  • 慎用情况:油性痤疮肌(高浓度可能加重油腻感)
  • 孕妇适用:无已知风险(经皮吸收率<0.01%)

稳定性风险

  • 氧化稳定性:Rancimat法诱导期>50小时(100°C)
  • 光稳定性:UVB照射240小时,过氧化值变化<1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面霜(占比82%)
  • 医用修复敷料(占比11%)
  • 高保湿彩妆底霜(占比7%)

宣称趋势分析

  • 科学支持宣称:屏障修复(76%产品),长效保湿(89%产品)
  • 过度宣称:"逆转衰老"(32%产品),"基因修复"(12%产品)

消费者感知

  • 正面评价:即刻柔润感(94%),持久滋润度(88%)
  • 负面反馈:粘腻感(22%,主要出现在油性肤质)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独特优势:多重脂质复配提供梯度释放润肤作用
  • 不可替代性:在无水体系中的热稳定性优于天然油脂
  • 性价比:单位功效成本低于纯植物甾醇酯类

研究缺口

  • 缺乏长期人体试验验证抗衰功效
  • 在受损皮肤中的透皮行为数据不足

未来方向

  • 开发低粘性分子变体(如PEG修饰)
  • 与皮肤微生态研究的交叉探索
  • 作为活性成分载体的应用拓展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