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中文名: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英文名:BIS-ETHYLHEXYLOXYPHENOL METHOXYPHENYL TRIAZIN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is-Ethylhexyloxyphenol Methoxyphenyl Triazine (INCI官方命名)

商品名/别名

  • Tinosorb® S (BASF注册商标)
  • BEMT
  • Anisotriazine

化学分类

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

首次商业化

2000年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现BASF收购)首次推出 (来源:BASF技术文档)

天然/合成来源

全合成化合物,自然界不存在

主要生产商

  • BASF SE(全球主要供应商)
  • 部分中国原料供应商(如天赐材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广谱紫外线防护 吸收UVB(280-320nm)及UVA(320-400nm),峰值吸收~310nm和~345nm 强有力证据 体外测试SPF/UVA-PF值与实际人体测试高度相关 (依据: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5) 1-5%
光稳定性 分子共振结构分散光子能量,不易光降解 强有力证据 UV照射后保留>95%吸光度 (依据:Int J Cosmet Sci 2008) 配方中≥2%
抗氧化保护 淬灭单线态氧(¹O₂),抑制ROS生成 体外证据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降低50%脂质过氧化 (依据:J Invest Dermatol 2000) 研究浓度0.5-2%
"抗蓝光保护" 吸收~400nm可见光 (注:机制研究尚不充分) 初步研究 体外研究显示对HEV有部分吸收 (来源:BASF技术白皮书)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学属性 特征值 技术意义
分子式 C₄₄H₅₀N₆O₆ 大分子量(743 g/mol),降低透皮吸收
化学结构 非对称三嗪核心+双酚结构 实现宽谱吸收的关键
logP值 ≈15 极高亲脂性,需乳化分散
熔点 149-153°C 常温固态,配方中呈微晶分散
粒径 100-200 nm 影响透明度与肤感
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310nm & 345nm 覆盖UVB及UVA-II关键波段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剂型

  • 防晒乳液/霜 (最常用)
  • BB/CC霜
  • 日间保湿霜
  • 护唇膏
  • 喷雾产品 (注:需特殊稳定技术)

最佳配方浓度

通常1-5%,建议与其它防晒剂复配

增效协同组合

  •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OMC):提升UVB覆盖率
  • + 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扩展UVA-I防护
  • + 二氧化钛/氧化锌:物理/化学复合防护系统
  • + 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E):增强光损伤防护

配方注意事项

  • 加热至75-85°C分散
  • 避免与高浓度乙醇 (>10%) 配伍
  • 与OMC共用时可能结晶,需添加稳定剂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监管状态

  • 欧盟:批准最高浓度10% (依据:EU Regulation No 1223/2009)
  • 中国:批准最高浓度5%
  • 美国:FDA未批准 (注:受美国防晒剂审批滞后影响)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1%以下无刺激) (参考:CIR 2015评估)
  • 无雌激素活性 (依据:Toxicol In Vitro 2004)
  • 光致敏性:极低 (HRIPT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

  • 敏感肌:适用 (多项研究证实低刺激性)
  • 儿童:>3岁适用
  • 孕妇:无禁忌报告

潜在风险

  • 眼周使用可能短暂刺激
  • 高浓度可能引起肤感油腻
  • 水生生态毒性 (注:需符合环保配方要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防晒及抗衰老产品
  • "光防护科技"概念产品
  • 敏感肌专用防晒

市场渗透

  • 欧洲/亚洲市场主导 (占高端防晒40%+)
  • 美国市场受限 (受FDA审批影响)

消费者宣称重点

  • "广谱防护" (科学支持)
  • "光稳定不失效" (科学支持)
  • "抗蓝光" (注:临床证据有限)
  • "生态友好防晒" (注:需具体数据支持)

认知挑战

消费者对化学防晒剂安全性的误解影响接受度,需加强科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广谱高效:覆盖UVB及UVA关键波段
  • 卓越光稳定性:维持全天防护效力
  • 良好安全性:适合敏感肌使用
  • 配方兼容性:易与物理/化学防晒剂复配

技术局限

  • 水溶性差限制剂型开发
  • 美国市场准入受限
  • 高浓度下肤感问题

研究前沿

  • 纳米载体提高生物利用度
  • 可见光防护机制深化研究
  • 环境降解行为评估

未来展望

作为第三代防晒剂的代表,将持续主导高端防晒市场。随着美国FDA防晒剂改革推进及蓝光防护需求增长,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开发重点将聚焦:1) 微乳化技术改善肤感 2) 环境友好型配方 3) 多效合一抗光老系统 (行业趋势分析)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