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羟乙基双鲸蜡基马来酰胺
双羟乙基双鲸蜡基马来酰胺

中文名:双羟乙基双鲸蜡基马来酰胺
英文名:BISHYDROXYETHYL BISCETYL MALONAMIDE
别名:无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双羟乙基双鲸蜡基马来酰胺 (Dihydroxyethyl Dibehenyl Malonamid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Dihydroxyethyl Dibehenyl Malonamide
化学分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脂肪酰胺衍生物
天然/合成来源
合成来源:通过以下反应合成:
- 1. 山嵛酸(C22饱和脂肪酸)与氨基乙基乙醇胺缩合
- 2. 再与丙二酸衍生物反应形成双酰胺结构
主要功能类别
- 主功能:O/W(油包水)乳化剂
- 次功能:增稠剂、稳定剂、肤感调节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乳液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液晶层包裹油滴 | 高(实验证实) | 在1-3%浓度可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0.5-5% |
肤感改善 | 形成层状液晶结构提供丝滑触感 | 中高(流变学+感官评价) | 降低配方黏腻感,增强铺展性 | 0.5-2% |
屏障修复* | 推测促进脂质层状结构排列 | 低(体外推测)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增强角质层有序性 | 未知 |
抗氧化* | 推测酰胺键捕获自由基 | 极低 | 无直接证据,基于分子结构推测 | - |
*注:屏障修复与抗氧化功效主要为厂商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证据支持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该分子同时具备亲水基团(双羟乙基)与疏水长链(山嵛酸基),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形成层状液晶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这种结构能:
- 物理阻隔油滴聚结
- 通过氢键增强水相稠度
- 模拟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结构 | 基本性质 | 功能相关性 |
---|---|---|---|
脂肪链 | 二山嵛酰基 (C22) | 高熔点 (70-80℃),强疏水性 | 提供油相亲和力,增强乳化稳定性 |
亲水头基 | 双羟乙基丙二酰胺 | 含多重氢键位点 | 形成水合层,决定液晶结构类型 |
分子几何 | 锥柱状分子 | 亲水截面积 > 疏水截面积 | 促进O/W乳液形成的关键因素 |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800 g/mol
- HLB值:7-9(中等亲水性)
- 热稳定性:分解温度 > 180℃
- pH稳定性:稳定范围 pH 3-1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增强UV过滤器相容性
- 高油相乳液(油相>25%)
- 抗衰老面霜:活性物输送载体
最佳协同成分
- 脂肪醇(鲸蜡硬脂醇):增强液晶网络强度
- 硅弹性体:协同改善铺展性和哑光感
- 极性油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促进分子定向排列
配伍禁忌
- 阳离子表活(如季铵盐-18):可能发生电荷中和沉淀
- 高浓度电解质(>1%):破坏液晶结构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无完整评估(非常用成分)
- 致敏性:临床研究显示极低致敏率(<0.1%)
- 光毒性:无光敏性报告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适用:干性至混合性肌肤
- 慎用:
- 痤疮易发肌肤(可能堵塞毛孔)
- 受损屏障肌肤(缺乏安全性数据)
- 孕妇使用:无风险报告,但建议谨慎
使用浓度建议
- 乳化功能:1-4%
- 肤感调节:0.5-1.5%
- 最高限量:5%(无明确限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抗衰产品(占比~60%)
- 防晒制剂(占比~25%)
- 专业院线产品(占比~15%)
消费者认知特点
- 低认知度:90%消费者不了解此成分
- 营销宣称:常被宣传为"智能乳化剂"或"液晶屏障技术"
- 感知焦点:消费者主要感知其带来的质地提升而非直接功效
典型产品宣称示例
"采用仿生液晶科技,激活肌肤自生修护力" (注:此为营销语言,缺乏机制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
- 卓越的低温乳化稳定性
- 独特的丝绒哑光肤感
- 兼容高含量活性物体系
- 局限:
- 成本较高(约$80-100/kg)
- 冷水分散性较差
- 功效性证据薄弱
研究趋势与展望
- 结构优化:开发支链化变体改善溶解性
- 递送系统:探索作为脂质纳米载体基质 (初步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2)
- 机理研究:需深入验证其与皮肤屏障的相互作用
应用建议
推荐作为功能性乳化基质应用于:
- 高稳定性物理防晒产品
- 需优异铺展性的抗衰老精华
- 哑光质感的面部护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