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

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

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
中文名: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
英文名:BIS-HYDROXYETHYL DIHYDROXYPROPYL STEARAMMONIUM CHLORID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 (Di(hydroxyethyl) di(hydroxypropyl) stearaminium chloride)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路径:通过硬脂胺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烷氧基化反应生成叔胺中间体,再经季铵化反应制得
  • 原料形态:常温下呈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pH 5-7 (5%水溶液)
  • 商品化来源:Croda (Incromax®系列),Evonik (TEGO® Care系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静电 阳离子季铵基团中和毛发表面负电荷,形成导电层 ★★★☆ (充分证实) 可使头发静电减少≥90% (ATR-FTIR验证电荷分布) 0.2-1.0%
调理剂 硬脂基链吸附于受损角蛋白,羟基形成氢键网络 ★★★☆ (充分证实) SEM显示毛小皮贴合度提升40%,摩擦系数降低35% 0.5-2.0%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15mN/m),形成液晶相结构 ★★★☆ (充分证实) 流变学研究显示弹性模量提升3倍,离心稳定性↑82% 0.3-1.5%
"屏障修复" 推测通过脂质层重组影响板层小体分泌 ★☆☆☆ (理论推测) 体外模型显示板层体分泌增加,缺乏人体TEWL验证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该分子通过三功能结构发挥作用:硬脂基(C18)疏水链锚定角蛋白/脂质,季铵阳离子中和电荷,羟乙基/羟丙基提供水合作用。在头发上形成纳米级薄膜(AFM测定厚度≈5nm),其作用效率取决于烷基链长度与羟基取代模式。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1-0.05wt%,界面吸附能达-35kJ/mol (来源: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98(2), 2006)。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阳离子头基 带永久正电荷,pKa>13
疏水基团 C18硬脂基链 Log P≈8.2,熔点54-57℃
亲水基团 双羟乙基+双羟丙基 HLB值≈12,水合能-40kJ/mol
反离子 氯离子(Cl⁻) 离子半径181pm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 约 495 g/mol (C26H56ClN1O4)
  •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50g/100mL),不溶于矿物油
  • 稳定性: pH 3-9稳定,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沉淀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调理剂 (用量1-3%)
  • 护色洗发水: 与阳离子纤维素复配 (0.5-1.5%)
  • 膏霜乳液: 辅助乳化剂 (0.3-1.2%)
  • 染烫产品: 降低碱剂损伤 (1.0-2.5%)

协同增效组合

  • 阳离子聚合物: 聚季铵盐-10/67,形成电荷复合物提升沉积率
  • 硅油: 氨基硅油(AMODIMETHICONE),增强滑度与光泽
  • 脂肪酸: 硬脂酸/山嵛酸,构建层状液晶结构
  • 多元醇: 甘油/丙二醇,促进羟基水合作用

配方注意事项

在pH>9时可能水解,需避免与高浓度阴离子表活直接混合。推荐添加顺序:水相溶解后于45-50℃加入。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3.0%在淋洗类产品)(CIR 2019)
  • 眼刺激性: 兔眼试验得分2.3/110 (轻度刺激)
  • 致敏性: HRIPT试验阴性 (n=205)
  • 遗传毒性: Ames试验阴性

使用限制与警示

  •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 驻留型产品浓度≤0.5%
  • 与强氧化剂配伍可能产生亚硝胺杂质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 干性/受损发质,正常至干性皮肤
  • 谨慎使用: 油性头皮(可能加重扁塌),敏感肌(需预先斑贴试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护发线: 替代传统季铵盐-18的更环保选项
  • 宣称重点: "抗毛躁""顺滑触感""热保护"
  • 价格区间: $40-80/kg (溢价率150% vs 普通阳离子)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认知: 97%用户感知到即时顺滑效果
  • 认知误区: 38%误认为"羟丙基"代表天然来源
  • 清洁顾虑: 21%担心残留导致头皮负担

市场趋势

2021-2023年使用增长率达17%,主要驱动因素:
(数据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Market Report Q4 2023)

  • 对苯扎氯铵替代需求上升
  • 护发产品质地升级(追求轻质不黏腻)
  • 亚洲市场卷发护理品类扩张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高效电荷中和: zeta电位调节能力达+35mV
  • 配伍宽容度: 在电解质体系中稳定性优于传统季铵盐
  • 感官特性: 低温不结晶,无蜡感残留

技术局限

  • 高浓度可能降低泡沫稳定性
  • 生物降解率仅45-60%(OECD 301D)
  • 缺乏透皮吸收长周期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 绿色合成: 酶催化工艺降低碳足迹
  • 结构修饰: 引入不饱和烷基链提升生物降解性
  • 功效验证: 开展12周人体试验验证屏障修复假说

专家总结

双羟乙基双羟丙基硬脂基氯化铵作为第四代季铵盐,通过羟基化设计平衡了调理效率与温和性。当前证据支持其在抗静电、乳化及头发护理中的核心价值,但皮肤屏障修复功效需谨慎对待。建议配方中控制浓度并搭配缓释技术,同时加强生命周期评估以提升可持续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