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醇酸铵
甘醇酸铵

中文名:甘醇酸铵
英文名:AMMONIUM GLYCOL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甘醇酸铵 (Ammonium Glycol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Ammonium Glycolate
- CAS号: 69365-15-5
- 化学式: C2H7NO3
来源与制备
甘醇酸铵是甘醇酸(α-羟基酸)与氨中和反应的产物,工业上主要通过甘醇酸水溶液与氨水在控制pH条件下反应结晶获得 (来源:J. Cosmet. Sci., 2002)。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角质层剥脱 | 通过降低角质细胞间离子键和氢键强度,促进桥粒降解,加速角质脱落 (依据:离体皮肤模型电镜观察) | 强 | 5%浓度下24小时可显著增加角质层脱落率 | 1-10% |
表皮增厚 | 刺激基底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增加表皮厚度和颗粒层细胞密度 (参考:Br. J. Dermatol., 1996) | 中等 | 8周使用后表皮增厚18-22% | ≥5% |
胶原蛋白合成促进 | 可能通过激活成纤维细胞TGF-β信号通路 *注:此机制基于体外成纤维细胞研究 | 初步 | 体外实验显示胶原I合成增加35%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α-羟基酸铵盐 | 甘醇酸铵 | 水溶性白色结晶,pH 5.5-6.5(1%水溶液) |
游离酸 | 甘醇酸 | 在溶液中存在动态平衡,受pH影响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化学换肤制剂(5-30%)
- 日常护肤精华(1-5%)
增效组合
- 水杨酸:协同增强角质溶解,提高脂溶性成分渗透
- 泛醇:缓解刺激,促进屏障修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要点
- 刺激性:低于游离甘醇酸,但高浓度仍可能引起红斑
- 光敏感性:使用后需严格防晒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温和版甘醇酸"推广,但实际刺激性差异缺乏大规模临床对照 (来源:消费者调查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甘醇酸铵在角质管理方面证据充分,但需更多研究验证其抗衰老宣称。配方开发可关注其pH缓冲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