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三钠

甘草酸三钠

甘草酸三钠
中文名:甘草酸三钠
英文名:TRISODIUM GLYCYRRHIZ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抗炎剂、舒缓抗敏、美白祛斑

成分简介

甘草酸三钾是从甘草根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抗炎剂和舒缓剂。它能有效减少皮肤炎症,缓解红肿、刺激和过敏反应,特别适合敏感肌肤或晒后修复产品。此外,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帮助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在一些配方中,它还辅助保湿和改善肤色不均,但主要优势在于其温和性质,能增强产品的...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甘草酸三钠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Disodium Glycyrrhetinyl Succinate (甘草酸三钠的标准化命名)

化学结构: 甘草酸(Glycyrrhetinic Acid)的琥珀酸酯衍生物,含两个钠离子。

天然来源与提取

  • 主要来源: Glycyrrhiza glabra(光果甘草)根部提取物(注:商业产品可能混合其他甘草属物种)
  • 提取工艺: 水或乙醇提取后经琥珀酸酐酯化及钠盐化反应(来源: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炎 抑制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2(COX-2),阻断前列腺素E2(PGE2)合成 强(多项体外及人体试验) 0.1%浓度可降低UVB诱导的IL-6分泌达62%(参考:J Dermatol Sci, 2018) 0.05%-0.2%
舒缓敏感 调节TRPV1通道活性,降低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中等(离体皮肤模型) 0.2%处理可减少辣椒素诱导的钙离子内流(参考:Exp Dermatol, 2020) 0.1%-0.5%
美白 理论推测: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证据较弱) 弱(仅体外酶实验) 5mM浓度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率约30%(注:此浓度远高于化妆品实用范围) 未确定
详细抗炎机制与临床证据:

甘草酸三钠通过双重途径抑制炎症:①直接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增强抗炎蛋白表达;②阻断NF-κB信号通路,减少TNF-α和IL-8分泌。临床研究中,含0.2%本品的乳膏可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SCORAD指数降低41%(vs 安慰剂组17%)(参考:Clin Exp Dermatol,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相关性
三萜皂苷衍生物 18β-甘草亭酸琥珀酸酯二钠盐 水溶性>原甘草酸10倍,pH稳定(4-8) 增强皮肤渗透性,维持活性结构
微量成分 未反应甘草酸(<3%) 可能影响配伍性 需监控以避免钾离子拮抗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舒缓精华: 常与红没药醇、泛醇复配(协同抗炎指数提升1.8倍)
  • 防晒产品: 与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配伍可降低UV刺激反应
  • 敏感肌修复霜: 与神经酰胺NP组合增强屏障修复(来源:Int J Cosmet Sci, 2021)

配伍禁忌

避免与高浓度酸性成分(如>5%甘醇酸)直接混合,可能影响钠盐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大鼠口服,实际外用吸收率<0.3%)
  • 致敏率: 0.02%(基于10,000例斑贴测试)(参考:CIR 2017年报)

特殊人群建议

孕妇慎用(虽无直接证据,但结构与甘草酸二钾相似,理论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在亚洲市场常作为"高阶甘草衍生成分"宣传,价格较普通甘草提取物高3-5倍。消费者调研显示:

  • 78%敏感肌用户认为"含甘草成分"产品更温和
  • 仅32%能区分不同甘草衍生物的差异(来源:2023年亚太区化妆品成分认知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甘草酸三钠作为经结构修饰的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炎功效和优异的配方适应性。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开发靶向脂质体输送系统以提高经皮吸收率
  • 探索其对慢性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的长期干预效果

报告更新日期:2023年11月(基于当前公开研究数据)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