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亭酸硬脂酸酯
甘草亭酸硬脂酸酯

中文名:甘草亭酸硬脂酸酯
英文名:GLYCYRRHETINYL STEA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甘草亭酸硬脂酸酯(Glycyrrhetinic Acid Stearat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Glycyrrhetinic Acid Stearate
CAS号: 140403-50-1
分子式: C48H82O4
天然来源与提取工艺
- 植物来源: 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或 Glycyrrhiza uralensis)根部提取物衍生物 (依据:植物化学数据库Phytochemical and Ethnobotanical)
- 合成路径: 通过甘草亭酸(Glycyrrhetinic Acid)与硬脂酸(Stearic Acid)酯化反应获得,提升脂溶性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炎舒缓 | 抑制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2(COX-2),降低前列腺素E2(PGE2)生成 | 高(多项体外及人体试验) | 可减少UVB诱导的红斑反应达60% (参考: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8) | 0.1-0.5% |
抗氧化 | 清除自由基,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防御 | 中(体外研究为主) | 在脂质过氧化模型中表现强于维生素E (参考:Free Radical Research, 2013) | 0.2-1% |
美白提亮 | 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通过抗炎途径) | 低(理论推测) | 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 | -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炎功效
甘草亭酸硬脂酸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抗炎效果:
- 直接抑制炎症介质: 阻断NF-κB信号通路,减少IL-6和TNF-α释放 (依据: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0)
- 膜稳定作用: 硬脂酸酯侧链增强细胞膜亲和力,延长活性持续时间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三萜类衍生物 | 甘草亭酸(Glycyrrhetinic Acid)核心结构 | 脂溶性增强(LogP≈8.2),渗透性提高 |
脂肪酸酯 | 硬脂酸(C18)侧链 | 熔点65-70℃,与皮肤脂质相容性好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乳霜/乳液: 脂溶性使其易于融入油相
- 防晒产品: 与物理防晒剂(如氧化锌)协同增强抗炎效果
增效组合
- 神经酰胺: 修复屏障同时降低刺激 (参考:Clinical Cosmetic Investigation Dermatology, 2019)
- 烟酰胺: 联合使用可提升抗红血丝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 (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17)
- 致敏性: 极低(未发现接触性皮炎案例)
适用人群
- 敏感性皮肤: 推荐使用(尤其玫瑰痤疮患者)
- 孕妇: 避免高剂量(>0.5%)长期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高端抗敏线: 常见于药妆品牌(如理肤泉、雅漾)的舒缓系列 (来源:2023年市场成分分析报告)
*注:部分厂商宣传其为"天然激素替代物",该表述缺乏严谨科学依据*
7. 总结与展望
甘草亭酸硬脂酸酯作为改性甘草提取物,其抗炎功效明确,但需进一步研究:
- 发展方向: 纳米载体技术提升经皮吸收率
- 研究空白: 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物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