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铵

甘草酸铵

甘草酸铵
中文名:甘草酸铵
英文名:AMMONIUM GLYCYRRHIZ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甘草酸铵是从甘草根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品中,它主要发挥抗炎和舒缓作用,能有效减轻皮肤红肿、瘙痒和刺激,特别适合敏感或易过敏肌肤。同时,它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生成,帮助美白和淡化色斑,均匀肤色。此外,甘草酸铵具有抗氧化性能,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并增强皮肤...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甘草酸铵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Ammonium Glycyrrhizate

化学结构: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铵盐形式,属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天然来源

  • 主要植物来源: Glycyrrhiza glabra(光果甘草)根部提取物 (依据:植物化学标准化提取手册)
  • 提取工艺: 水或乙醇提取后经离子交换法制备铵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炎作用
  • 抑制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2(COX-2)活性
  • 降低IL-6、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
强临床证据 在特应性皮炎模型中显示等效于0.1%氢化可的松 (参考:J Dermatol Sci 2003) 0.1-2%
舒缓镇静 阻断TRPV1离子通道减少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体外+临床证据 显著降低辣椒素诱导的皮肤刺痛感 (参考: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8) 0.5-1%
美白提亮 理论上可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证据薄弱 体外初步研究 在蘑菇酪氨酸酶实验中显示中等抑制率 (注:缺乏人体验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关联
三萜皂苷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水溶性铵盐形式,分子量839.01 主要抗炎活性来源
糖苷配基 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pH敏感水解产物 增强皮质激素样作用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舒缓类产品: 与红没药醇、泛醇组成"黄金三角" (临床验证协同效应)
  • 防晒产品: 增强UV诱导炎症的防护

配方技术要点

pH需控制在5-7以避免水解,避免与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级: 安全(0.1-2%)(参考:CIR 2012)
  • 禁忌: 避免与皮质激素类药物联用
  • 孕期慎用: 理论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多标榜为"天然皮质激素替代物",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宣称治疗效果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经典抗炎成分,其机制研究较透彻,但需更多临床级功效验证。纳米载体技术可能提升其经皮吸收效率。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