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肽-15
二肽-15

中文名:二肽-15
英文名:DIPEPTIDE-15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肽-15 (Dipeptide-15)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分子结构
二肽-15 (Dipeptide-15) 是一种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合成肽,其化学结构为 N-乙酰基-四肽-15(部分文献中亦称为 Acetyl Tetrapeptide-15)。
来源与制备
- 来源类型: 合成肽,无天然来源 (依据:化妆品原料标准手册)
- 制备方法: 固相肽合成(SPPS)技术,通常通过氨基酸序列的逐步偶联与纯化获得 (参考:Peptide Synthesis Protocols,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二肽-15的主要作用靶点为皮肤细胞中的细胞外基质(ECM)调控通路,其机制涉及:
- 胶原蛋白合成促进: 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I型与III型胶原 (依据:体外成纤维细胞实验,J Invest Dermatol, 2018)
- 金属蛋白酶(MMP)抑制: 下调MMP-1与MMP-3的活性,减少胶原降解 (参考:离体皮肤模型研究)
宣称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皱与紧致 | ECM重构+胶原保护 | 中等(体外+离体证据) | 在0.5-2ppm浓度下显著增加胶原密度 | 0.1-5ppm |
皮肤屏障修复 | 丝聚蛋白(Filaggrin)表达上调 | 初步(单一人源角质形成细胞研究) | *注:机制尚需临床验证* | 未知 |
"即时提拉效果" | 厂商宣称的"微电流模拟" | 缺乏证据 | *注:无公开研究支持该机制*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乙酰化四肽 | 分子量:~500Da,水溶性 |
关键氨基酸 | 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丝氨酸 | 含亲水性残基(pH稳定性:5-8) |
修饰基团 | N-乙酰基 | 增强皮肤渗透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抗衰老精华/面霜: 常与以下成分复配:
- 透明质酸: 协同提升皮肤饱满度
- 维生素C衍生物: 共同刺激胶原合成
- 眼周护理产品: 浓度通常≤1ppm(避免刺激性)
配伍禁忌
避免与强酸性成分(pH<3)长期配伍,可能导致肽链水解 (依据:肽类稳定性研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用量≤5ppm时)(参考:2019年CIR报告)
- 敏感肌测试: 48小时封闭贴肤试验显示耐受性良好(n=30)
适用人群限制
理论推测:可能干扰伤口愈合过程(基于TGF-β调控机制),建议术后皮肤慎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线: 常与"生物科技"概念捆绑
- 价格区间: 含该成分单品通常定价>$80/30ml
消费者误区
"胜肽浓度越高越好":实际二肽-15在0.5-2ppm即达平台效应,高浓度可能引发反弹性干燥。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作为基质重构类肽,其抗皱机制有合理科学支持,但临床数据仍待补充。
未来研究方向
- 3D皮肤模型验证长期使用效果
- 与其他ECM调节肽(如棕榈酰三肽-5)的协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