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果脂质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果脂质

中文名:番茄果脂质
英文名:SOLANUM LYCOPERSICUM (TOMATO) FRUIT LIPIDS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果脂质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INCI名称: SOLANUM LYCOPERSICUM FRUIT LIPIDS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其果实脂质提取物通常通过冷压或溶剂萃取法获得。(来源:植物提取物制备技术手册, 2020)
常见来源与提取工艺
- 主要来源:成熟番茄果实,含籽部分脂质含量较高
- 典型提取方法:超临界CO2萃取(保留热敏性成分)、有机溶剂分级纯化
- 商业化产品形态:黄色至橙红色油状液体,含天然番茄红素色素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保护 | 番茄红素(lycopene)通过淬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2×109 M-1s-1),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 | ★★★☆☆ (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 | 可使UV诱导的MDA(丙二醛)水平降低37-42%(J. Agric. Food Chem., 2018) | 0.5-2% (脂质体包裹形式) |
屏障修复 | 植物固醇(β-谷固醇等)调节角质层脂质排列,促进板层小体分泌 | ★★☆☆☆ (离体皮肤模型证据) | 增加神经酰胺合成酶(SERCA2)表达注:机制研究尚不完善 | 1-3% |
抗炎舒缓 | 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少IL-6分泌 | ★☆☆☆☆ (初步细胞实验) | 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模型中TNF-α降低28%(未发表数据)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类胡萝卜素 | 番茄红素(lycopene) β-胡萝卜素 |
脂溶性抗氧化剂,λmax 472nm | UV防护,对抗ROS |
植物固醇 | β-谷固醇 豆固醇 |
熔点136-140℃,亲脂性 | 屏障修复,抗炎 |
脂肪酸 | 亚油酸(C18:2) 油酸(C18:1) |
ω-6系列,占比~60% | 维持角质层流动性 |
生育酚 | α-生育酚 γ-生育酚 |
热稳定性差,易氧化 | 抗氧化协同作用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抗氧化精华:与维生素C衍生物(如AA2G)协同提升自由基清除能力
- 防晒产品:与无机防晒剂(氧化锌)组合,增强广谱防护
- 抗衰老面霜:与胜肽类(如Matrixyl)共同刺激胶原合成
增效组合推荐
- 脂质体包裹技术:提升番茄红素透皮率(提高3-5倍)(Drug Deliv. Transl. Res., 2019)
- 与白藜芦醇复配: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防御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未稀释原液可能致敏)(CIR Report, 2015)
- 主要风险:
- 天然色素可能导致暂时性染色
- 对茄科植物过敏者慎用(交叉过敏概率~3%)
适用肤质建议
- 推荐:老化皮肤、氧化应激皮肤、干性至中性皮肤
- 谨慎使用:重度痤疮(高油酸含量可能致痘)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主要宣称方向: "天然抗氧化"、"饮食美容一致性"概念
- 价格区间: 中高端($40-80/30ml精华)
消费者调研数据
- 73%消费者关联"番茄"与"健康饮食"(市场调查2023)
- *注:58%消费者错误认为"可替代防晒霜"*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总结
- 科学优势: 多组分协同抗氧化体系,含独特番茄红素
- 应用局限: 稳定性差,需先进配方技术克服
未来研究方向
- 微胶囊化技术提升稳定性
- 潜在开发方向: 基于番茄脂质的经皮递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