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18 烯烃磺酸钠
C16-18 烯烃磺酸钠

中文名:C16-18 烯烃磺酸钠
英文名:SODIUM C16-18 OLEFIN SULFO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C16-18 烯烃磺酸钠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C16-18 烯烃磺酸钠 (INCI: Sodium C16-18 Olefin Sulfonate) 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分类为烯烃磺酸盐。
来源与制备工艺
- 主要原料:C16-18 α-烯烃(石油衍生或植物来源氢化产物)(依据:化学合成工艺文献)
- 合成路径:通过磺氧化反应(SO3磺化)生成烯基磺酸,随后中和为钠盐(参考:J. Surfact. Deterg., 200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清洁与卸妆 | 降低表面张力,乳化油脂,通过胶束形成带走污垢 | ★★★★☆ (强) | 在0.5-2%浓度下显著降低水表面张力至30 dynes/cm(依据:Colloids Surf. B, 2012) |
发泡性能 | 分子结构中疏水链与亲水基团协同稳定泡沫 | ★★★★☆ (强) | 比SLS更温和且泡沫更细腻(Rosen泡沫高度测试)(参考:Cosm. Sci. Technol., 2018) |
"保湿"宣称 | 可能的通过减少清洁后屏障损伤间接实现 | ★☆☆☆☆ (弱) | *注:无直接保湿证据,厂商宣称需谨慎评估*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羟基烷基磺酸盐 | 3-hydroxyhexadecanesulfonate | pH 6-8稳定,CMC ≈ 0.1 g/L |
烯基磺酸盐 | hexadecene-1-sulfonate | Krafft点 <5°C,耐硬水 |
二磺酸盐(副产物) | disodium sulfohexadecanedioate | 含量通常<5%,影响温和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洁面产品:常与椰油酰甘氨酸钠复配降低刺激
- 洗发水:与甜菜碱(Cocamidopropyl Betaine)组合增强泡沫稳定性
关键协同成分
- 两性表面活性剂:降低脱脂力,提升温和性
- 聚季铵盐-7:减少头发静电,改善梳理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刺激性评估
- 眼刺激性:Draize测试评分显著低于SLS(1.5 vs 4.2)(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17)
- 致敏风险:未列入欧盟过敏原清单,但含微量1,4-二噁烷需监控(参考:SCCS/1613/19)
适用人群建议
- 推荐:油性/混合性皮肤短期使用
- 谨慎:玫瑰痤疮患者(可能诱发毛细血管扩张)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SLS替代品被营销,但实际仍属中等刺激性表面活性剂。消费者常误认为"植物来源=绝对温和"(来源:2023年消费者调研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性价比平衡方面表现突出,但需注意:
- 工艺改进可进一步降低二磺酸盐杂质
- 与新型糖苷类表面活性剂复配是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