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C18 羟烷基羟基二聚亚油基醚

C16-C18 羟烷基羟基二聚亚油基醚

C16-C18 羟烷基羟基二聚亚油基醚
中文名:C16-C18 羟烷基羟基二聚亚油基醚
英文名:C16-18 HYDROXYALKYL HYDROXYDIMERDILINOLE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C16-C18 羟烷基羟基二聚亚油基醚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6-C18 Hydroxyalkyl Hydroxy Dimethyl Linoleyl Ether(INCI全称),属于醚类衍生物,由C16-C18脂肪醇羟基化二聚亚油酸通过醚键连接而成。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前体:亚油酸通常源自植物油(如红花籽油、葵花籽油)(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 合成路径:通过酯化反应与氢化工艺制备,需严格控制碳链长度分布(C16:C18比例)(依据:专利US20160213621A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屏障修复 促进角质层脂质重组,模拟天然神经酰胺结构 ★★★☆(体外+离体模型) 模拟皮肤屏障模型中显示TEWL降低23%(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0.5-2%
抗氧化 清除ROS,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 ★★☆(体外研究) 在DPPH实验中IC50=28μM,但缺乏人体数据 N/A
抗衰老 厂商宣称激活胶原合成 ★(理论推测) *注:仅基于分子结构相似性假设,无直接证据* N/A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屏障修复机制:其羟基化二聚亚油酸部分可插入角质细胞间脂质双层,而C16-C18烷基链提供疏水性锚定,形成"分子桥"结构(依据: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Biomembranes,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二聚亚油基醚 分子量≈600Da,含共轭双键
修饰基团 C16-C18羟烷基 碳链长度影响溶解性与渗透性
典型杂质 未反应单体 需控制在<0.1%(GC检测)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载体:O/W乳液体系(HLB值≈12)
  • 限制条件:pH>5时稳定性下降

协同成分

  • 神经酰胺NP:屏障修复效果提升1.7倍(依据:厂商临床测试报告)
  • 胆固醇:形成"三明治"式脂质排列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CIR 2021年评估)
  • 敏感肌测试:0.5%浓度下刺激性发生率<0.3%

使用限制

  • 避免与高浓度酸类(如>5%甘醇酸)配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高端修复类产品(售价>$50/30ml),常与"生物仿生科技"概念捆绑(来源:2023年市场分析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作为屏障修复剂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更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其长期效果。未来可能开发碳链定制化衍生物以适应不同肤质需求。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