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十五烷酮

环十五烷酮

环十五烷酮
中文名:环十五烷酮
英文名:CYCLOPENTADECANONE
别名:Exaltone
安全性: 3
功效:香料

成分简介

环十五烷酮是一种合成大环酮,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作为香料成分。它主要用作香味固定剂,帮助延长产品的香气持久性,并提供类似天然麝香的温暖、动物性香味。在护肤品如乳液、香水和身体护理产品中,环十五烷酮可以增强整体香味体验,掩盖其他成分的不良气味。然而,它本身不具有直接的护肤功效,如保湿或抗衰老,而是作为...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环十五烷酮 (Cyclopentadecanon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环十五烷酮 (INCI: Cyclopentadecanone),化学名:十五环酮,CAS号:502-72-7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主要来源为:

  • 天然存在:麝香鹿分泌物(天然麝香)的次要组分,部分植物挥发油微量存在 (来源: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86)
  • 工业合成
    • 环十五酮路线:通过环十五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 内酯开环法:ω-十五内酯经Baeyer-Villiger氧化裂解
    • 生物技术法:利用微生物转化脂肪酸前体 (来源:Fragrance Chemistry, 1982)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定香剂 高沸点(>340℃)与大分子量(224.4g/mol)延缓香料挥发,降低蒸汽压 ★★★☆ (充分证实) 显著延长香精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时间 (依据:GC-MS挥发性分析) 0.5-5%
增溶剂 非极性分子(LogP≈6.5)增强油溶性成分在基质中的分散稳定性 ★★★☆ (充分证实) 有效提高脂溶性活性物(如视黄醇)在乳液中的溶解度 (依据:相图研究) 1-8%
肤感调节剂 低凝固点(-12℃)提供丝滑铺展性,降低配方黏腻感 ★★★☆ (充分证实) 在肤感测试中显著降低黏着指数(>40%) (来源:行业应用数据) 0.5-3%
"促进渗透" 理论上可能通过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有限证据) 体外实验显示对亲脂性药物渗透有微弱增强(≤1.5倍) (注:缺乏人体验证) 无可靠数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属性类别 特征参数 技术意义
分子结构 C15H28O,15元环酮 大环结构决定低挥发性和高稳定性
物理性质 熔点:63-65℃,沸点:344℃,密度:0.90g/cm³ 适用于高温加工配方
溶解特性 溶于乙醇/油脂,不溶于水 (溶解度<0.001%) 限用于油基或乳化体系
光谱特征 IR: 1705-1720cm⁻¹ (C=O伸缩),MS: m/z 224 [M]+ 质控鉴定关键指标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香水/古龙水:核心定香剂(占比3-8%)
  • 高端面霜/精华:肤感改良剂(1-3%)
  • 防晒产品:增溶助剂(2-5%)
  • 彩妆底妆:改善铺展性(0.5-2%)

增效协同组合

  • + 大环麝香:增强香气的持久性与层次感 (依据:气味阈值研究)
  • + 硅弹性体:协同降低黏腻感,提升丝绒触感
  • + 植物固醇:稳定液晶结构,增强屏障修复效果 (来源:配方稳定性测试)
  • + 挥发性硅油:平衡快速挥发与持久润肤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 (大鼠口服) >5000mg/kg (实际无毒)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测试显示无刺激 (0.1-10%浓度) (参考:CIR评估数据)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 (n=200,5%浓度)
  • 光毒性: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

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 适用肤质:所有肤质(含敏感肌),但油痘肌需控制用量(≤3%)
  • 孕妇慎用虽无直接风险证据,但缺乏孕期安全性研究
  • 环境蓄积性:LogP>6提示潜在生物蓄积可能 (来源:OECD 305测试指南)
  • 法规状态:IFRA允许使用(无浓度限制),中国已收录原料目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策略

  • 高端线标志:作为"奢华触感"的代名词(雅诗兰黛、娇兰等品牌)
  • 天然宣称注:多数为合成来源,但常关联"天然麝香替代品"概念
  • 敏感肌友好:作为传统邻苯二甲酸酯类增溶剂的替代品

消费者感知分析

  • 积极认知:与"高级香氛""丝滑质地"强关联(品牌教育成功)
  • 知识盲区:73%消费者误认为具活性护肤功效 (来源:2023消费者成分认知调查)
  • 争议点:环境组织质疑其生物降解性(半衰期>60天)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无可替代的持久定香能力与独特肤感修饰特性
  • 应用局限:水溶性差限制其在清洁类产品中的应用
  • 性价比:成本显著高于DEP等传统增溶剂(约8-10倍)

未来发展方向

  • 绿色合成:开发生物催化工艺降低碳足迹
  • 分子修饰:引入极性基团改善环境降解性
  • 功能拓展探索其液晶诱导能力对缓释系统的增强作用
  • 监管前瞻:预判欧盟对高LogP物质的潜在限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