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CYCLOPENTASILOXANE
别名:环五硅氧烷、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安全性: 3
功效:溶剂, 柔润剂

成分简介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挥发性硅油,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作为溶剂和质地改良剂,帮助产品均匀涂抹,提供丝滑触感而不油腻。在护肤品中,它能增强延展性,促进其他成分渗透,同时快速蒸发不留残留。在化妆品如粉底、防晒霜中,它改善持久性和服帖度,使妆容更自然。此外,它还能减少产品黏腻感,提升使用体验。...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Cyclopentasiloxane)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Cyclopentasiloxane)

化学分类

环状挥发性硅氧烷 (Cyclic Volatile Methylsiloxane, cVMS)

分子式与结构

C10H30O5Si5 | 环状结构含五个二甲基硅氧烷单元

物理特性

  • 外观:透明无色液体
  • 粘度:约4-5 mPa·s (25°C)
  • 挥发性:挥发性硅油(蒸发速率显著高于矿物油)
  • 表面张力:~19 mN/m (25°C)

来源与制备

工业合成:通过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产物经催化环化制得,需精密蒸馏提纯 (参考:《硅油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肤感调节剂 快速铺展降低表面张力,形成均质薄膜后挥发 强证据 体外皮肤模型显示其在30秒内扩散面积达矿物油的8倍 (参考:J Cosmet Sci. 2003) 1%-30%
挥发性载体 低沸点(≈210°C)实现可控蒸发,不残留油光 强证据 气相色谱研究证实90%成分在15分钟内从皮肤表面挥发 (参考:Dermatol Res Pract. 2010) 5%-95%
颜料分散剂 低极性溶剂降低颜料颗粒间范德华力 中等证据 Zeta电位测量显示改善二氧化钛分散稳定性达40% (参考:Colloids Surf B. 2012) 8%-25%
辅助促渗 *推测:* 暂时性改变角质层脂质排列 弱证据 离体皮肤研究显示部分亲脂成分渗透量增加≤15% (参考:Pharm Res. 2006) N/A
"毛孔修复" *宣称:* 通过填充实现光学修饰 无直接证据 注:仅为瞬时光学效果,无结构性改变 (来源:厂商宣称资料)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D5) ≥97% 纯度,环状五聚体结构
典型杂质 环四聚二甲基硅氧烷 (D4) <0.1%,需严格控制 (参考:REACH法规)
相关同系物 环六聚二甲基硅氧烷 (D6) 粘度更高(7mPa·s),挥发性较低
化学稳定性 D5分子结构 耐热(≤150°C),耐水解(pH3-10)
关键参数 挥发性 蒸气压:33.3 Pa (25°C),亨利常数:2.3 atm·m³/mol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彩妆产品:粉底液(15-30%),BB霜(10-20%),定妆喷雾(5-15%)
  • 防晒制剂:SPF乳液(8-25%),改善高含量二氧化钛/氧化锌的涂抹性
  • 护肤产品:精华液(1-10%),卸妆油(20-50%),止汗剂(10-15%)
  • 护发产品:免洗护发素(3-8%),发用喷雾(2-10%)

协同增效组合

  • 与成膜剂:搭配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形成透气防水膜
  • 与活性物:提升视黄醇衍生物的配方稳定性(减少氧化)
  • 与乳化剂:优化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乳化效率
  • 与增稠剂:降低疏水改性二氧化硅的增稠滞后性

配方技术优势

解决"卡粉"现象:通过快速挥发性降低颜料迁移,提升彩妆均匀度 (参考: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9)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人体安全性评估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测试证实无刺激性 (参考:CIR报告 2011)
  • 致敏性:人体重复斑贴试验(RIPT)阴性 (n=200+)
  • 透皮吸收:<0.1%经皮吸收 (基于放射性标记研究)
  • 致痘性:兔耳试验0/5级,适合油性/易痘肌肤

使用限制与争议

  • 欧盟限制:洗去型产品浓度≤0.1% (法规EC No.1223/2009)
  • 环境争议:潜在生物累积性(BCF=2,630),污水处理去除率约80%
  • 替代方案:环六聚二甲基硅氧烷(D6)或异十二烷

适用肤质推荐

  • 推荐:油性皮肤(控油配方),敏感肌(无刺激记录),彩妆需求者
  • 谨慎使用:对硅氧烷过敏者(极罕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渗透率

据2022年全球分析:存在于83%的粉底液和76%的SPF30+防晒产品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感知:"轻盈不油腻"(72%),"快速吸收"(68%)
  • 负面标签:"化工成分"(35%),"环境不友好"(28%)
  • 清洁美容影响:导致"无硅"宣称产品增加300%(2018-2022)

行业应对策略

开发生物基环硅替代品:如发酵法合成的植物性环硅 (参考:INCI名称 Cyclopentasiloxane (and) Squalane)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价值总结

  • 核心功能:无可替代的挥发性载体与瞬时肤感调节剂
  • 配方优势:解决高含量物理防晒剂与彩妆颜料的应用瓶颈
  • 安全记录:50年应用史证实其皮肤安全性

未来发展方向

  • 环境改良:开发可生物降解环硅(D4/D5半衰期>50天)
  • 纯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实现D4残留<10ppm
  • 功能拓展:分子修饰携带活性基团(如氨基硅油衍生物)

专家建议

在驻留型产品中优先选用D6或线性硅油,保留D5在洗去型产品及需要快速挥发的应用场景 (参考:SCCS/1637/21意见书)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