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12-18 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二 C12-18 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二 C12-18 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二 C12-18 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DI-C12-18 ALKYL DIMONIUM CHLORID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 C12-18 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二 C12-18 烷基二甲基氯化铵(INCI: Dicocodimonium Chloride)属于季铵盐类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ACs),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

来源与工业制备

  • 天然来源:无直接天然来源,为完全合成化合物 (依据:化妆品原料合成手册)
  • 合成路径:通过C12-18脂肪胺氯甲烷在碱性条件下季铵化反应制得
  • 商业化产品:通常为透明至淡黄色液体,活性物含量30-7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带正电荷的氮原子与带负电的皮肤/头发表面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膜。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 起效浓度
抗静电 中和纤维/发丝表面负电荷,降低电阻 充分证实 可使头发表面电阻降低103-105Ω (依据:J. Cosmet. Sci., 2002) 0.1-0.5%
调理作用 在角质层形成疏水膜,减少摩擦系数 充分证实 可使头发梳理性提升40-60% (依据:Int. J. Cosmet. Sci., 2015) 0.2-1%
"修复受损发质" 可能通过填充毛小皮缺损处 理论推测 仅体外SEM观察显示表面平整度改善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C12-18烷基链 碳链长度可变(主要含C12, C16, C18
亲水基团 二甲基氯化铵 强水合能力,pH稳定范围3-9
典型分子量 400-600 g/mol 取决于烷基链分布

关键结构特征

  • 双长链结构:比单链季铵盐(如Cetrimonium Chloride)具有更强吸附性
  • C12-18分布:短链(C12)提供溶解性,长链(C18)增强沉积效果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洗发水/护发素:作为核心调理剂(0.5-2%)
  • 免洗护发产品:与硅油复配(1-3%)
  • 皮肤清洁产品:辅助抗菌(需配合其他防腐剂)

增效组合

  • 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离子对"形成增强沉积 (依据:Colloids Surf. B, 2018)
  • 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可形成更均匀的疏水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浓度1%)(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皮肤刺激性:浓度>1%可能引起轻度刺激
  • 眼刺激性:显著,需避免接触眼部

适用限制

  • 避免人群:受损皮肤、湿疹患者
  • 环保问题:难降解,污水处理需特别注意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流护发产品:多用于中端洗护系列
  • 宣称术语:常见"柔顺""抗毛躁"等描述

认知误区

  • 误认为"天然来源":实际为全合成成分
  • 过度夸大修复效果:仅表面修饰而非结构修复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成本效益高的经典调理剂
  • 与多种配方体系兼容

改进方向

  • 开发可降解衍生物(如酯基季铵盐)
  • 优化烷基链分布以提升性能

总体评价:作为经典型季铵盐,在护发领域仍不可替代,但需注意合理使用浓度和环保改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