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12-13 醇苹果酸酯
二 C12-13 醇苹果酸酯

中文名:二 C12-13 醇苹果酸酯
英文名:DI-C12-13 ALKYL MAL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二 C12-13 醇苹果酸酯 (Di-C12-13 Alkyl Mal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二 C12-13 醇苹果酸酯(INCI: Di-C12-13 Alkyl Malate)属于酯类化合物,由苹果酸(Malic Acid)与C12-13醇(脂肪醇)酯化形成。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苹果酸可从植物(如苹果)中提取,但商业化生产多为合成。
- 合成路径: 通过苹果酸与C12-13醇的酯化反应制备,需严格控制催化剂残留(注:工艺差异可能影响纯度) (参考:化妆品原料合成技术手册,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与柔顺剂 | 非极性脂肪链(C12-13)嵌入角质层脂质间隙,填补屏障空缺;苹果酸极性端增强水合能力 | 强(体外及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 显著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0.5%-5% |
配方稳定剂 | 分子双亲性(亲水-亲油平衡值HLB≈4-6)有助于油水界面稳定 | 中(基于物理化学性质推导) | 与硅油及植物油兼容性良好(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 1%-3% |
促进活性物渗透* | 理论推测:酯类结构可能暂时松动角质层有序性 | 弱(仅体外初步研究) | 需更多人体数据验证 | 未知 |
抗氧化辅助作用 | 厂商宣称:苹果酸残基可能螯合金属离子 | 无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针对性研究支持 | N/A |
*注:渗透增强作用尚未在完整皮肤模型中证实,需谨慎评估。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二酯化合物 | 混合C12-13醇苹果酸二酯 | 淡黄色油状液体,熔点<10°C | 苹果酸核心连接两条C12-13烷基链(碳链长度分布) |
相关衍生物 | 单酯、游离醇残留 | 纯度通常>95% | 可能含微量未反应原料(需GC-MS检测确认)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膏霜/乳液: 作为非硅类柔润剂,占比1%-8%
- 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兼容,减少"白化"现象
- 彩妆底霜: 提升延展性,替代部分环状硅油
典型协同成分
- 油脂类: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角鲨烷
- 乳化剂: 甘油硬脂酸酯(HLB互补)
- 活性物载体: 理论推测可能增强脂溶性维生素(如VE)渗透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无单独评估,但同类酯类普遍认为安全(1%-5%)(参考:CIR 2016年度报告)
- 刺激性: 未报告显著刺激(兔眼模型阴性)
- 致痘风险: 低(分子量较大,不易堵塞毛孔)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屏障受损修复
- 谨慎测试: 对酯类敏感者(极少数个案报告)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趋势
- 主流定位: "轻薄润肤"、"非硅滑感"
- 过度营销案例: 将苹果酸残基与"抗衰老"关联(无证据链)
消费者反馈分析
第三方评测显示肤感接受度>85%,但功效认知集中于"保湿"而非其他宣称(来源:2023年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Forum).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平衡的润肤性与配方兼容性
- 替代争议性硅油的可行选项
研究缺口
- 渗透增强作用需严格验证
- 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未知
未来方向: 开发更高纯度单体(如单一链长酯)以提升性能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