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12-13 醇马来酸酯
二 C12-13 醇马来酸酯

中文名:二 C12-13 醇马来酸酯
英文名:DI-C12-13 ALKYL MALE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 C12-13 醇马来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二 C12-13 醇马来酸酯 (INCI: Di-C12-13 Alkyl Malate) 是一种由C12-13脂肪醇与马来酸酯化反应合成的酯类化合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无直接天然来源,需化学合成(注:部分原料可能源自植物或石油衍生物)
- 合成路径:通过马来酸酐与C12-13混合脂肪醇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生成
- 商业化产品:常见于日本和欧洲原料供应商,如Nikkol Group的Nikkol DCM系列(来源:供应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润肤剂 | 通过酯基与角质层脂质形成相似相容结构,填补角质细胞间空隙 | 强(依据:多项体外渗透性研究) | 可使TEWL值降低18-23%(参考:J. Cosmet. Sci., 2015) | 1-5% |
轻质乳化稳定剂 | 分子中的长链烷基提供亲油性,羧酸酯基提供适度极性 | 中等(依据:配方应用研究) | 在O/W乳液中可替代15-20%传统乳化剂 | 0.5-3% |
"促进活性物渗透" | 可能通过暂时性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弱(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 体外模型显示对亲脂性化合物渗透增强约12%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二酯化合物 | 双十二烷基马来酸酯 | 分子量≈480-520 Da HLB值≈5-7 |
含两个酯键和一个烯烃双键 |
C12-13混合醇衍生物 | 不同链长酯的混合物 | 熔点35-45°C 油溶性 |
碳链长度影响结晶行为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主要应用:润肤霜体、防晒产品、彩妆底霜
- 配方占比:通常0.5-8%,视功效需求而定
协同成分
- 极性油脂: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角鲨烷复配可优化铺展性
- 硅弹性体:可减轻膏体粘腻感,提升哑光效果
- 防晒剂:对OMC等UVB吸收剂有稳定作用(依据:稳定性测试数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使用浓度≤10%(参考:CIR 2019年度报告)
- 刺激性:兔眼测试显示无刺激性(RINEC=0)
- 致痘风险:comedogenicity评级2-3(中等)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中性皮肤、成熟肌肤
- 慎用:油性/痤疮倾向皮肤(高浓度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定位:中高端护肤线的"轻质润肤"概念成分
- 宣称趋势:常与"植物衍生成分"概念捆绑(注:实际为合成化合物)
7. 总结与展望
二 C12-13 醇马来酸酯作为多功能酯类,其润肤功效有可靠科学支撑,但在渗透促进作用方面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开发更高纯度的单一链长衍生物
- 与新型生物降解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