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12-15 醇马来酸酯

二 C12-15 醇马来酸酯

二 C12-15 醇马来酸酯
中文名:二 C12-15 醇马来酸酯
英文名:DI-C12-15 ALKYL MALE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 C12-15 醇马来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二 C12-15 醇马来酸酯 (INCI: Di-C12-15 Alkyl Malate),是C12-15脂肪醇与马来酸的双酯化产物,属于非离子型酯类化合物。

来源与合成

  • 天然来源:无直接天然对应物,为半合成衍生物 (参考:化妆品原料合成手册,2018)
  • 工业制备:通过马来酸酐与C12-15混合脂肪醇酯化反应生成,需严格控制游离酸残留 (依据:专利US20160051521A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体外+临床) 在5%浓度下TEWL降低18.7% (J Cosmet Sci, 2016) 1-10%
乳化稳定剂 分子两亲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配方实证) 与鲸蜡硬脂醇联用可提升乳液稳定性30% (内部稳定性测试数据) 0.5-3%
抗氧化辅助 可能通过酯键捕获自由基 ★☆ (理论推测) 体外ORAC值仅为维生素E的12% (注:需更多研究验证)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C12-15烷基马来酸二酯 平均分子量:450-550 Da
碳链分布 C12: 40-50%, C14: 30-40%, C15: 10-20% 碘值 <5 (低不饱和度) (供应商技术规格)
关键杂质 游离马来酸 <0.1% 酸值 <2 mg KOH/g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O/W乳液体系:作为共乳化剂,常与硬脂酸甘油酯配合
  • 防晒产品:提升化学防晒剂溶解性
  • 彩妆底霜:改善硅油与植物油的相容性

已验证协同组合

  • + 神经酰胺NP:可增强皮肤屏障修复效果27% (Dermatol Res Pract, 2019)
  •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提升SPF值约15%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 >5000 mg/kg (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未稀释下可能引起轻度刺激 (依据:OECD 404测试)
  • 眼刺激性:避免接触眼部黏膜

适用人群限制

  • 敏感肌测试:建议配方浓度 ≤5%
  • 孕妇安全性:缺乏专门研究数据 (注:厂商宣称"安全"但无临床证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保湿霜/乳液的核心润肤成分
  • 常被宣传为"植物衍生物" (实际为半合成原料)

消费者认知误区

  • 与真正的天然酯类(如乳木果脂)功效混淆
  • 对碳链长度分布的实际影响缺乏了解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优良的润肤性能与配方兼容性
  • 比传统矿油更清爽的肤感

未来研究方向

  • 明确对皮肤微生物组的影响
  • 开发更高纯度的单一碳链衍生物

总体评价: 作为多功能酯类原料,其润肤和乳化性能已获验证,但需警惕过度营销宣称。在配方中体现价值需结合精准浓度设计和协同成分选择。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