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14-15 醇碳酸酯
二 C14-15 醇碳酸酯
中文名:二 C14-15 醇碳酸酯
英文名:C14-15 DIALKYL CARBON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柔润剂、溶剂、肤感调节剂
成分简介
二 C14-15 醇碳酸酯是一种合成酯类成分,由混合的十四碳和十五碳醇与碳酸反应制成。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作为润肤剂和溶剂使用。作为润肤剂,它能赋予皮肤柔软光滑的触感,同时质地轻质、不油腻,易于吸收,适合用于乳液、面霜和防晒产品中,以改善肤感和保湿效果。此外,它还能作为溶剂帮助溶解其他活性成分,...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二 C14-15 醇碳酸酯 (Di-C14-15 Alkyl Carbon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二 C14-15 醇碳酸酯 (INCI: Di-C14-15 Alkyl Carbonate) 属于有机碳酸酯类化合物,是脂肪醇与碳酸的酯化产物(来源:国际化妆品成分词典,第16版)。
天然/合成来源
- 合成来源:通过C14-15混合脂肪醇与碳酸二甲酯或光气反应合成(参考:J. Cosmet. Sci., 2018)
- 天然类似物:自然界无直接对应物,但碳酸酯结构存在于某些植物蜡中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润肤剂 | 通过分子中的长链烷基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减少经皮水分流失 | 强 (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 显著降低TEWL达30-40% (5%浓度)(依据: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9) | 3-10% |
| 增稠/稳定剂 | 分子间范德华力形成网状结构 | 中等 (配方实证研究) | 有效提升油相粘度 (2-5倍于矿物油)(参考: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0) | 1-8% |
| 抗氧化增效 | 可能通过稳定油溶性抗氧化成分 | 弱 (仅厂商数据) | *注:此宣称缺乏独立验证研究*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碳酸二酯 | C14碳酸二酯 (主要) | 分子量~468.7 g/mol,脂溶性 |
| 异构体混合物 | C15碳酸二酯 (~30%) | 沸点>250°C,粘度~25 mPa·s (40°C) |
关键结构特征
- 双酯结构:碳酸核心连接两个C14-15烷基链
- 链长分布:C14:C15 ≈ 7:3 (典型商业产品)
- 极性:弱极性 (log P ~12)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护肤:膏霜 (15-25%)、防晒 (5-15%)
- 彩妆:唇膏 (10-30%)、粉底 (3-8%)
增效组合
- 与硅油协同:改善铺展性 (1:2比例最佳)
- 与植物油脂:增强滋润感 (如乳木果油)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1%以下)(依据:CIR 2017报告)
- 致敏性:极低 (动物测试阴性)
使用限制
- 痘肌谨慎:可能致粉刺 (comedogenic rating 2)
- 孕妇可用:无系统性吸收证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高端润肤基质应用于抗衰老产品线(来源:市场分析报告2023)。
消费者关注点
- 正向认知:"轻质不油腻" (67%用户反馈)
- 误解:常与"碳酸"成分混淆 (需教育)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多效型酯类,平衡润肤与配方稳定性。
研究空白
- 长期屏障功能影响需更多临床数据
- 纳米载体应用潜力未充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