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12-15 醇富马酸酯
二 C12-15 醇富马酸酯

中文名:二 C12-15 醇富马酸酯
英文名:DI-C12-15 ALKYL FUMA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二 C12-15 醇富马酸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INCI名称: Di-C12-15 Alkyl Fumarate
化学结构: 富马酸与C12-15醇的酯化产物,典型结构为富马酸二酯,其中醇链长度为12至15个碳原子 (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字典与手册第16版)。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无直接天然对应物,为半合成酯类化合物
- 合成路线: 通过富马酸与C12-15脂肪醇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得
- 商业纯度: 化妆品级通常≥95%,可能含微量未反应醇或酸 (参考:厂商技术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在皮肤表面形成非封闭性薄膜,减少经皮水分丢失(TEWL) | 强 (体外+人体测试) | 通过角质层间隙填充作用改善皮肤柔润度 (依据:2018年皮肤屏障研究期刊) | 1-5% |
溶剂/载体 | 增强脂溶性活性物的渗透性 | 中等 (体外研究) | 显示对维生素E衍生物有显著溶解促进作用 (参考:2020年化妆品科学学报) | 3-8%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酯键稳定自由基 | 理论推测 | 注:仅体外观察到对DPPH自由基的微弱清除能力 (来源: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润肤机制研究显示,二 C12-15 醇富马酸酯的碳链长度使其具有理想的铺展性和适度的挥发性,能在皮肤表面形成动态保护层。体外渗透实验表明,其可降低其他活性成分的结晶倾向,提高配方稳定性 (依据:2019年国际化妆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成分 | 二(C12-15烷基)富马酸酯 | 淡黄色至无色液体,粘度50-100cP(25℃) |
典型杂质 | 未反应C12-15醇 | 含量通常<3%,可能影响气味 |
衍生物 | 富马酸单酯 | 可能存在于未纯化样品中 |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 400-500g/mol (取决于醇链长度分布)
- HLB值: 约3-5,属于油溶性成分
- 稳定性: 对pH3-9稳定,但可能水解于强碱性环境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护肤: 乳液(3-8%)、精华油(5-15%)
- 防晒: 作为化学防晒剂的溶剂(10-20%)
- 彩妆: 唇膏基料(15-25%)
增效组合
- 与硅油: 改善铺展性,减少粘腻感
- 与神经酰胺: 促进脂质排列有序性 (依据:2021年皮肤药理研究)
- 与维生素C衍生物: 厂商宣称可提高稳定性,但缺乏公开发表数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使用浓度≤20%) (参考:2022年化妆品成分审查报告)
- 刺激性: 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未稀释状态)
- 致敏性: 人体重复斑贴试验阴性(N=200)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
- 禁忌: 对富马酸酯类过敏者(罕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原料成本$15-25/kg)
- 营销宣称: 常被描述为"轻质润肤技术"
- 绿色认证: 部分品牌获得Ecocert认证(需验证来源)
消费者调研
2023年市场调查显示,68%消费者对成分名称认知度低,但"非硅油柔润剂"概念接受度高 (来源:美容消费者行为年报)。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平衡的润肤性能与轻质使用感
- 良好的配方兼容性
- 可靠的安全记录
未来研究方向
- 精确碳链长度分布对功效的影响
- 与新型活性物的协同机制
- 潜在微生物降解特性评估
结论: 二 C12-15 醇富马酸酯作为多功能酯类,在化妆品配方中主要发挥润肤和溶剂作用,其科学证据强度随不同宣称而异,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