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醇二异壬酸酯
二甘醇二异壬酸酯

中文名:二甘醇二异壬酸酯
英文名:DIETHYLENE GLYCOL DIISONONAN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二甘醇二异壬酸酯 (Diethylene Glycol Diisononano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Diethylene Glycol Diisononanoate
- CAS号: 57609-60-0
- 化学式: C22H42O5
- 别名: 二乙二醇二异壬酸酯、DGDIN
来源与制备
二甘醇二异壬酸酯为合成酯类化合物,通过二甘醇与异壬酸的酯化反应制备,通常采用酸催化或酶催化工艺(注:工业规模多使用酸催化) (依据: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2)。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通过填充角质层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形成非封闭性膜层 | 高(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 改善皮肤粗糙度达37%(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5-15% |
溶剂/增塑剂 | 溶解固体脂质成分,降低配方黏度 | 高(物理化学研究) | 可使硅油体系黏度降低40-60% | 3-10%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稳定自由基中间体延长抗氧化剂活性 | 低(体外初步研究) | 需更多临床验证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二酯类化合物 | 二甘醇二异壬酸酯主成分 | 分子量386.57 g/mol,沸点>250℃ |
异构体混合物 | 异壬酸支链异构体(C8-10) | 影响黏度(典型值15-25 mPa·s) |
微量组分 | 单酯残留(<0.5%) | 可能影响皮肤耐受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防晒产品:改善高SPF配方的铺展性
- 彩妆:唇膏/睫毛膏的塑型剂
- 护肤乳液:替代传统矿物油的轻质润肤剂
增效组合
- 与硅油配伍:可降低硅弹性体黏度达50%
- 与防晒剂协同:提升奥克立林等油溶性UV过滤剂的溶解性
- 与神经酰胺复合:增强屏障修复效果(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未显示刺激(0.5%浓度)
- 眼刺激性:轻微至中度(需配方缓冲)
使用限制
CIR评估认为在当前使用浓度(≤15%)下安全,但破损皮肤慎用(CIR Final Report, 2019)。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护肤品:强调"轻质不油腻"概念
- 男性理容产品:快速吸收特性被重点宣传
- 注:部分厂商宣称"分子级渗透"缺乏足够证据支持
消费者调查
2022年欧盟市场调研显示,含该成分产品触感满意度达82%,但37%消费者对其化学名称存在疑虑(EuroConsumer Cosmetics Report, 2022)。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出色的感官修饰能力与配方灵活性
- 相比传统酯类更稳定的氧化稳定性
研发方向
绿色化学工艺开发(如酶催化)可能成为未来重点,近期研究显示可降低碳足迹达30%(Green Chemistry, 2021)。
潜在挑战
需加强生物降解性研究(目前数据有限),以及更系统的长期使用安全性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