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苯磺酸钠
二甲苯磺酸钠

中文名:二甲苯磺酸钠
英文名:SODIUM XYLENESULFO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甲苯磺酸钠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odium Xylenesulfonate
化学来源
- 合成来源:通过二甲苯磺化反应后与氢氧化钠中和制得 (来源:化学合成工艺标准手册)
- 天然存在:未在天然生物体系中发现其存在
物理性质
- 外观: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或结晶
- 溶解性:极易溶于水(>50%,20℃)
- pH值(1%溶液):7.0-9.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增溶剂 | 降低表面张力,形成胶束结构包裹疏水成分 | 强 (多项物理化学研究证实) | 可使水溶性提升3-5倍(视具体体系) | 0.5-2% |
"促进渗透" | 可能干扰角质层脂质排列 | 弱 (体外模型初步证据) | 仅对极少数模型药物显示有限效果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包含亲水磺酸基和疏水二甲苯基,在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0.3wt%(25℃)。通过降低界面张力(至约30mN/m)实现增溶作用 (依据: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 196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烷基苯磺酸盐 | 二甲苯磺酸钠(异构体混合物) | 分子量:206.2 g/mol,HLB值~12 |
相关杂质 | 未反应二甲苯(<50ppm) | 需严格监控 (参考:ICH Q3C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清洁产品:沐浴露、洗发水(0.5-1.5%)
- 水剂型化妆品:爽肤水、精华液(0.1-0.5%)
协同成分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PEG-40氢化蓖麻油):可降低体系刺激性
- 多元醇(如甘油):提升溶解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浓度1%)(依据:2016年CIR最终报告)
- 眼刺激性:1%溶液呈轻度刺激
使用限制
- 避免与阳离子聚合物直接混合(可能产生沉淀)
- 破损皮肤慎用 (基于其表面活性剂特性推断)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作为配方辅助剂使用,极少单独宣传
- 部分"无硫酸盐"产品将其作为替代成分
消费者关注度
在EWG数据库中评分3(中等关注),主要争议集中于其合成来源和潜在杂质 (来源:EWG Skin Deep数据库)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成本效益高(约为同类增溶剂的1/3价格)
- 在酸性至弱碱性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发展限制
- 缺乏针对化妆品应用的深入机理研究
- 天然化趋势下可能面临替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