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丙烯酰胺/三甲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共聚物
二甲基丙烯酰胺/三甲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共聚物

中文名:二甲基丙烯酰胺/三甲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共聚物
英文名:DIMETHYLACRYLAMIDE/ETHYLTRIMONIUM CHLORIDE METH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二甲基丙烯酰胺/三甲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INCI名称: Dimethylacrylamide/TMethylammonium Ethyl Methacrylate Chloride Copolymer
化学类别: 阳离子型合成聚合物
来源与商业化产品
- 合成来源: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 (依据:聚合物化学合成文献)
- 典型应用产品: 护发素(占比>60%)、定型产品、护肤品(乳液/膏霜) (参考:2023年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数据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长效保湿 | 阳离子基团与角质层负电荷结合形成定向排列的聚合物膜 | 强(体外+临床) | 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降低18-22%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1) | 0.5-2% |
抗静电 | 电荷中和与表面电阻率调节 | 强(物理测试) | 头发摩擦系数降低40%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 0.3-1% |
"修复屏障功能" | 理论上可能通过膜结构减少刺激物渗透 | 理论推测 | 缺乏直接证据显示对脂质层重组的影响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阳离子单体单元 | 三甲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 | 电荷密度:3.2 meq/g,水溶性>50g/L(25℃) |
中性单体单元 | 二甲基丙烯酰胺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5℃,提供柔韧性 |
聚合物特性 | 分子量分布(Mw) | 典型范围:50万-200万Da(影响成膜连续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配方体系
- 护发系统: 与硅油(如Dimethicone)协同降低梳理力达35% (依据: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2技术报告)
- 护肤系统: 在pH5-6时与透明质酸钠形成离子复合物延长保湿时间
配伍禁忌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SLES)可能导致沉淀
- 高浓度电解质(>1% NaCl)会破坏聚合物网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权威评估结论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5%)(参考:CIR 2018最终报告)
- 眼刺激风险: 未稀释产品可能引起机械性刺激
敏感肌注意事项
虽然经测试无显著致敏性,但含有季铵盐基团的聚合物建议在受损皮肤上谨慎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趋势
- "72小时锁水" (注:此宣称需配合封闭性油脂才能实现)
- 在有机/天然产品中的接受度较低(合成聚合物身份)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目前最有效的抗静电聚合物之一
- 与多种配方体系兼容
研发方向
通过分子量精细控制(如窄分布技术)提升肤感,相关专利年增长率达12% (来源:L'Oréal 2023研发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