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醇二乙基己酸酯/二异壬酸酯

二甘醇二乙基己酸酯/二异壬酸酯

二甘醇二乙基己酸酯/二异壬酸酯
中文名:二甘醇二乙基己酸酯/二异壬酸酯
英文名:DIETHYLENE GLYCOL DIETHYLHEXANOATE/DIISONONANO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二甘醇二乙基己酸酯/二异壬酸酯(Diethylene Glycol Diethylhexanoate/Diisononanoat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 INCI名称: Diethylene Glycol Diethylhexanoate/Diisononanoate
  • 化学分类: 二甘醇酯类化合物(双酯结构)

来源与制备

通过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乙基己酸(Ethylhexanoic Acid)异壬酸(Isononanoic Acid)的酯化反应合成,通常需催化剂参与(注:具体工艺可能因厂商而异) (参考:化学合成文献及厂商技术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Emollient) 填充角质层间隙,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支持) 通过极性酯键与角质层脂质相互作用,改善皮肤柔润度 1-5%
溶剂(Solvent) 溶解非极性活性成分(如防晒剂、精油) 中(实验室测试验证) 低粘度特性增强配方均匀性 3-10%
抗氧化增效(需验证) 可能通过稳定其他抗氧化剂分子结构发挥作用 弱(仅体外初步研究) *注:此机制需进一步人体实验验证* 未明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二甘醇二乙基己酸酯 C6H13COO(CH2)2O(CH2)2OOCC6H13 分子量:342.4 g/mol,无色油状液体,logP≈6.2
二甘醇二异壬酸酯 C8H17COO(CH2)2O(CH2)2OOCC8H17 分子量:398.6 g/mol,低粘度液体,logP≈7.5

结构特征

  • 双酯结构: 提供优异的延展性稳定性
  • 碳链长度差异: 乙基己酸酯(C8)较异壬酸酯(C9)更易渗透角质层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溶解阿伏苯宗等紫外线吸收剂 (依据:配方兼容性测试)
  • 彩妆底霜: 提升产品铺展性并减少粘腻感

增效组合

  • 硅油(如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调节肤感,降低残留
  • 神经酰胺: 协同修复皮肤屏障 (参考:2019年皮肤屏障研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安全浓度上限为10% (来源:CIR 2016年报告)
  • 潜在风险: 高浓度可能致粉刺(comedogenicity评分:2-3)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 油性/痤疮倾向皮肤需降低用量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溶剂/润肤剂出现在中高端护肤及彩妆产品中,常被宣传为"轻质油脂替代品"(注:实际油感仍高于硅类)。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多归类为"合成酯"。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配方稳定性肤感调节方面表现突出,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辅助功效。未来可能向定制化酯类混合物方向发展 (行业趋势分析)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