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丁基氢醌
二叔丁基氢醌

中文名:二叔丁基氢醌
英文名:DI-t-BUTYLHYDROQUINON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叔丁基氢醌 (Di-tert-butylhydroquinon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Di-tert-butylhydroquinone (DTBHQ)
- CAS号: 88-58-4
- 分子式: C14H22O2
来源与背景
二叔丁基氢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酚类衍生物,最初开发为食品抗氧化剂(E号:E319),后因其自由基清除能力被引入化妆品领域 (依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通过酚羟基提供氢原子,中和ROS(如·OH、O2-);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 | 强(体外+动物实验) | 在0.1%浓度下可降低UV诱导的MDA生成量达78% (依据: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5) | 0.05-0.2% |
抗糖化 | 捕获α-二羰基化合物,抑制AGEs形成 | 中等(体外证据) | 注:此机制在皮肤组织中的验证尚不充分 | 未知 |
"美白" | 理论推测可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弱 |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数据支持,需谨慎评估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烷基化氢醌衍生物 | 二叔丁基氢醌本体 | 白色结晶粉末,脂溶性(logP≈4.2),熔点~125℃ |
氧化产物 | 二叔丁基苯醌 | 主要代谢产物,仍具一定抗氧化活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抗氧化精华: 常与维生素E(0.1-0.5%)、阿魏酸(0.5%)复配
- 防晒产品: 与无机防晒剂(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增强UV防护
增效组合
- 维生素C衍生物: 还原被氧化的DTBHQ,延长作用时间
- 白藜芦醇: 共同激活Nrf2/ARE通路 (依据: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0.2%)(参考:CIR 2016年评估)
- 潜在刺激: 高浓度(>0.5%)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
- 光敏感性: 无显著光毒性(OECD 432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禁忌
- 慎用: 氢醌过敏史患者
- 孕妇: 无充分数据,建议避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高端抗氧化产品中(占比约12%的市场产品),常被宣传为"更稳定的氢醌替代物" (来源:Mintel GNPD数据库分析)。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于维生素E,但专业成分党关注度逐年上升。
7. 总结与展望
二叔丁基氢醌作为脂溶性抗氧化剂具有明确价值,但在美白领域的应用缺乏证据。未来研究需关注:
- 透皮吸收效率的定量分析
- 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物组的影响
- 与其他酚类抗氧化剂的协同效应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