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肽-1

二肽-1

二肽-1
中文名:二肽-1
英文名:DIPEPTIDE-1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肽-1 (Dipeptide-1)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Dipeptide-1 (二肽-1)

化学结构: 由两个氨基酸(通常为丙氨酸和组氨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二肽。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部分存在于生物体内,但商业化产品通常为合成制备 (依据:Peptide Synthesis Review, 2018)
  • 制备方法: 固相或液相肽合成技术,确保高纯度(通常≥9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螯合金属离子(如铜、铁),抑制ROS生成 体外研究证实 在细胞模型中减少50%以上的自由基损伤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0.1-1%
抗炎 下调NF-κB通路,抑制IL-6和TNF-α释放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在UVB诱导的炎症模型中显示剂量依赖性抑制效果 0.05-0.5%
促进胶原合成 可能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 初步研究 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I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30% (注:尚未有人体试验验证)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二肽类 丙氨酰-组氨酸 分子量:238.25 Da,水溶性良好
衍生物 乙酰化二肽-1 增强皮肤渗透性,稳定性更高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精华液/安瓶: 浓度0.1-1%,配合渗透促进剂
  • 眼霜: 与咖啡因、维生素K协同改善黑眼圈

推荐协同成分

  • 抗氧化协同: 维生素E、阿魏酸
  • 抗衰协同: 乙酰基六肽-8、类视黄醇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安全浓度≤5% (CIR Report, 2019)
  • 刺激性: 未报告显著刺激或过敏反应

适用人群

  • 敏感肌可用(经斑贴测试证实)
  • 孕妇慎用(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主要应用于高端抗衰老和抗氧化产品线,常与"生物活性肽"概念绑定营销。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夸大宣称: "媲美肉毒杆菌效果" (注:无临床证据支持此说法)

7. 总结与展望

二肽-1作为多功能活性肽,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已有较好科学依据,但抗衰功效仍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于:

  • 透皮吸收效率的提升
  • 与其他抗衰成分的协同机制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