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羧甲基天冬氨酸四钠
二羧甲基天冬氨酸四钠
中文名:二羧甲基天冬氨酸四钠
英文名:TETRASODIUM DICARBOXYMETHYL ASPART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螯合剂
成分简介
二羧甲基天冬氨酸四钠是一种化学物质,常用作螯合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结合金属离子(如钙、铁和镁)来稳定产品配方,防止氧化、变色和微生物滋生,从而延长保质期并增强防腐效果。这种成分还能帮助维持产品的质地和功效,使其更温和,适合敏感皮肤使用。常见于乳液、精华液和彩妆产品中,以提升整体稳定...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二羧甲基天冬氨酸四钠 (Tetrasodium Dicarboxymethyl Aspart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Tetrasodium Dicarboxymethyl Aspartate
- CAS号: 51981-21-6
- 分子式: C10H9NNa4O8
来源与生产
二羧甲基天冬氨酸四钠是通过天冬氨酸的化学修饰合成,属于氨基酸衍生物。其生产涉及天冬氨酸与氯乙酸的羧甲基化反应,随后与氢氧化钠中和形成四钠盐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螯合作用 | 通过羧酸根基团与金属离子(如Ca2+、Mg2+)形成稳定复合物 | 强(多篇文献证实) | 在硬水中可有效防止皂垢形成,提升清洁效率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18) | 0.1-1% |
| 稳定剂 | 抑制金属离子引发的氧化反应 | 中等(体外实验为主) | 在含维生素C配方中可延长活性成分半衰期 (参考:Cosmetics, 2020) | 0.5-2% |
| 皮肤屏障支持 | 理论推测:可能与角质层氨基酸结构相似性相关 | 弱(无直接证据) | 注:此机制基于分子结构推测,尚无临床研究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氨基酸衍生物 | 四钠天冬氨酸羧甲基化物 | 水溶性极佳,pH 8-10(1%溶液) |
| 螯合剂 | 多羧酸结构 | 钙螯合值 ≥300mg CaCO3/g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
分子结构特性
- 亲水基团: 4个钠羧酸基 (-COONa)
- 疏水部分: 天冬氨酸骨架
- 电荷特性: 阴离子型(pH>4时完全解离)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 沐浴露、洗发水(硬水处理)
- 稳定性敏感配方: 含维生素C/E的抗氧化产品
- 染发剂: 金属离子控制(与氧化染料配合)
增效组合
- EDTA替代: 与葡萄糖酸钠复配可提升生物降解性
- 抗氧化系统: 与BHT/生育酚联用可降低所需浓度
- 争议组合: 高浓度时可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产生沉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2%)(参考:CIR 2016)
- 眼刺激性: 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5%溶液)
- 致敏性: 人体重复 insult patch test (HRIPT) 未发现致敏
适用人群注意
尽管安全性良好,但鉴于其碱性(pH 8-10),不建议用于受损皮肤或极端敏感肌。在驻留型产品中建议浓度控制在1%以下。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环保宣称: 作为EDTA的"绿色替代"被推广
- 误导风险: 部分品牌将其包装为"氨基酸保湿因子" (注:此宣称缺乏保湿效能的直接证据)
消费者教育要点
需明确区分其实际功能(螯合/稳定)与营销概念。在成分列表中通常位于中后段(添加量0.3-1.5%)。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优异的生物降解性(OECD 301B标准28天降解>60%)
- 宽pH适用范围(pH 3-12保持稳定)
研究空白
需要更多人体功效研究验证其可能的皮肤益处,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配方稳定性方面。(注:2023年文献检索显示仅12篇相关论文)
未来方向
分子结构修饰可能开发出螯合能力更强、刺激性更低的衍生物。在微生态护肤领域,其对金属离子的调控作用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