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基十二醇二聚亚油酸酯

二辛基十二醇二聚亚油酸酯

二辛基十二醇二聚亚油酸酯
中文名:二辛基十二醇二聚亚油酸酯
英文名:DIOCTYLDODECYL DIMER DILINOLE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辛基十二醇二聚亚油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Diisostearyl Malate (INCI标准命名)

化学分类与来源

  • 化学类别:酯类衍生物 (二聚亚油酸与二辛基十二醇的合成酯)
  • 原料来源:
    • 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
    • 亚油酸部分可源自植物油脂(如红花籽油、葵花籽油)(来源: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技术文档)

物理性质

  • 外观:通常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 溶解性:脂溶性优异,不溶于水
  • 粘度:中等粘度(约20-50 mPa·s,2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皮肤柔润剂 通过填充角质层间隙降低皮肤粗糙度,改善触感 高(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可减少角质层鳞屑间距(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3-15%
增强配方延展性 分子链结构降低界面张力,促进产品铺展 高(流变学特性研究) 显著降低硅油体系的表面张力(约15-20%)(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1-10%
抗氧化协同作用 理论推测其酯键可能增强其他抗氧化剂的皮肤渗透 低(体外初步研究) 与维生素E联用显示渗透率提升约18%(注:仅单次离体皮肤实验数据) 未知
抗衰老辅助功效 厂商宣称可"激活胶原合成" 极低(无直接证据) 缺乏针对该成分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来源:厂商宣传资料,需谨慎评估) 未证实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主成分 二辛基十二醇二聚亚油酸酯 分子量:~850 g/mol C60H108O4
典型杂质 游离脂肪酸 <1% 原料水解产物
相关衍生物 二聚亚油酸单酯 可能存在于未纯化样品 含游离羟基

分子结构关键特征

  • 双亲结构:长链烷基(C8-C12)提供油溶性,酯键部分具弱极性
  • 空间构象:支链结构阻碍紧密排列,降低粘腻感
  • 稳定性:β位无氢原子,抗氧化性优于普通脂肪酸酯(依据: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16)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彩妆产品:唇膏(提升光泽度)、粉底液(改善铺展性)
  • 护肤产品:精华油、抗衰老面霜(作为载体溶剂)
  • 防晒产品:助溶UV过滤剂(如阿伏苯宗)

已验证的协同成分

  • 硅油类: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配伍性优异,降低"硅感"
  • 抗氧化剂:提高维生素E衍生物的皮肤渗透率(参考:Cosmetics, 2021)
  • 防晒剂:与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形成稳定复合物

配方技术要点

  • 建议添加温度:45-60℃(高于熔点但避免过热分解)
  • pH适应范围:3-9(酯键在强酸/碱条件下可能水解)
  • 典型浓度:护肤产品5-12%,彩妆产品8-15%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数据

  • CIR评估:2015年确认1-20%浓度范围内无显著刺激性(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15)
  • 皮肤渗透性:分子量>500 Da,经皮吸收率<0.3%(参考:Toxicology in Vitro, 2017)
  • 致痘风险:comedogenic评级0-1(极低)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人群:所有肤质(包括敏感性皮肤)
  • 特殊注意事项:
    • 极少数报告显示可能与矿脂产生协同致敏(需更多临床数据确认)
    • 避免用于受损皮肤(理论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高端线应用:约78%国际高端品牌用于抗衰老系列(来源:Mintel GNPD数据库)
  • 宣称趋势:常与"植物来源"、"绿色化学"概念关联

消费者感知特点

  • 正面认知:"轻盈不油腻"(62%消费者反馈)(依据:2022年消费者调研报告)
  • 知识盲区:仅29%消费者了解其实际为合成酯类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卓越的感官调节能力与配方兼容性
  • 局限:生物活性研究深度不足,部分宣称缺乏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

  • 分子修饰提升抗氧化协同效应
  • 微乳化技术增强功能成分递送效率
  • 开展长期人体安全性追踪研究

总体评价:作为功能型酯类原料,在配方技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规范功效宣称的科学依据。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