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

二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

二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
中文名:二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
英文名:SODIUM DILINOLEAMIDOPROPYL PG-DIMONIUM CHLORIDE PHOSPH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linoleamidopropyl PG-Dimonium Chloride Phosphate Sodium

CAS号: 125804-14-0 (需验证具体异构体)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 通过二亚油酸与丙二醇胺缩合后,经季铵化与磷酸酯化反应合成
  • 天然衍生物: 含植物源性二亚油酸结构单元 (但整体为合成化合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发丝调理 阳离子基团与角蛋白负电荷结合形成定向排列膜 强(多项专利数据) 减少梳理性摩擦达40%(200μm膜厚)(US Patent 5,151,209)
皮肤屏障修复 磷酸酯基团模拟角质层天然脂质结构 中等(体外模型) 体外显示可促进神经酰胺合成酶表达*注:需人体试验验证
"抗衰老" 厂商宣称通过脂质体渗透刺激胶原 无公开研究支持该特定功效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单元 化学特性 功能贡献
二亚油酰胺基 C18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双键位置Δ9,12) 提供脂溶性及角质层相容性
PG-二甲基铵 季铵盐(带正电荷) 静电吸附与成膜性
磷酸酯钠 阴离子极性头基 水溶性调节与屏障模拟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护发产品: 0.5-2% (与硅油复配可降低沉积量)
  • 驻留型护肤品: 0.1-0.5% (需避免高浓度与阴离子表活配伍)

增效组合

  • 阳离子聚合物: 如聚季铵盐-10,可形成多层膜结构
  • 神经酰胺: 协同增强屏障修复(体外数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以下用量)(2015年评估)
  • 敏感肌注意: 高浓度可能引起短暂刺痛

使用限制

  • 避免配伍: 强阴离子体系(如SLES)会导致沉淀
  • pH范围: 4.0-6.5(磷酸酯基团稳定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天然衍生调理剂"营销,实际为半合成化合物。消费者调查显示:

  • 68%误认为"全植物来源"(2023年Happi杂志调研)
  • 专业线产品使用率高于开架产品(成本因素)

7. 总结与展望

已验证价值: 优秀的发用调理剂,具有独特的双亲性结构优势。

研究缺口: 皮肤屏障修复功效需更多in vivo证据。

发展趋势: 可能开发为神经酰胺输送载体*注:基于初步透皮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