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中文名:二氧化锰
英文名:MANGANESE DIOXIDE
别名:无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氧化
成分详细分析
二氧化锰 (Manganese Dioxid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Manganese Dioxide
化学式: MnO2
CAS号: 1313-13-9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主要存在于矿物软锰矿(Pyrolusite)中 (参考:地质矿物学数据库)
- 工业制备: 通过电解硫酸锰溶液或高温氧化锰盐获得 (依据:无机化学合成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物理防晒辅助 | 吸收/散射UVB及部分UVA | 中等(体外实验证实) | MnO2纳米颗粒显示290-400nm宽谱吸收 (依据:J. Photochem. Photobiol. B, 2015) |
抗氧化 | 可能通过锰离子价态变化清除自由基 | 理论推测 | 需更多研究验证皮肤渗透性与实际效果 |
颜色校正(彩妆) | 黑色颜料特性 | 应用证实 | 广泛用于眼线、眉粉等深色化妆品 (来源:化妆品配方实践)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属性类别 | 特征描述 | 技术参数 |
---|---|---|
晶体结构 | 四方晶系(金红石型) | 空间群P42/mnm |
物理形态 | 黑色至棕黑色粉末 | 密度5.026 g/cm³ |
化学稳定性 | 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 耐酸碱(pH 3-11稳定)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与氧化锌、二氧化钛复配增强全波段防护
- 彩妆产品: 眉笔(1-3%)、眼线(2-5%)等深色系产品
- 特殊用途: 某些"排毒"面膜宣称(缺乏科学依据)
已验证的协同成分
- 物理防晒剂: 提升UV散射效率
- 硅油基载体: 改善粉末分散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安全浓度≤5%(非纳米形态)(参考:CIR 2016报告)
- 敏感肌注意: 粉末形态可能机械摩擦刺激
- 吸入风险: 生产过程中需防护呼吸系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颜料使用,近年因"矿物防晒"概念被部分品牌宣传:
- "天然锰矿提取"营销话术(实际多使用工业合成品)
- 消费者对其防晒辅助功能认知度较低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定位: 成熟彩妆颜料,有限证据支持其防晒辅助价值。
研发方向: 纳米形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
注:目前无可靠临床研究支持其透皮吸收或系统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