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椰油酰乙二胺 PEG-15 二硫酸酯二钠
二椰油酰乙二胺 PEG-15 二硫酸酯二钠

中文名:二椰油酰乙二胺 PEG-15 二硫酸酯二钠
英文名:DISODIUM ETHYLENE DICOCAMIDE PEG-15 DISULF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二椰油酰乙二胺 PEG-15 二硫酸酯二钠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二椰油酰乙二胺 PEG-15 二硫酸酯二钠(INCI: Dicocoylethylenediamine PEG-15 Disulfate Disodium)是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衍生物,由乙二胺骨架、椰油酰基(C8-C18脂肪酸链)、PEG-15链及硫酸酯基团构成。
来源与生产
- 原料来源:椰油脂肪酸(可再生植物来源)与石油衍生乙二胺/PEG的合成产物
- 合成路径:乙二胺与椰油酰氯缩合 → PEG化 → 硫酸酯化 → 中和成二钠盐 (参考:Surfactant Science Series Vol.124)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温和清洁 | 通过硫酸酯基团的阴离子特性降低表面张力,PEG链形成水合层减少蛋白变性风险 | ★★★☆ (体外角膜蛋白变性试验证实) | 相比SLS减少67%细胞膜破坏 (J. Toxicol. Cut. Ocular Toxicol. 1997) | 1-5% |
乳化稳定 | 双亲结构(脂肪酸链疏水/PEG亲水)形成液晶相,提升O/W体系稳定性 | ★★★★ (多项配方研究验证) | 与硬脂酸甘油酯协同可降低粒径分布PI值至0.2以下 | 0.5-3% |
皮肤屏障修复* | 理论上PEG链可能通过水合作用辅助角质层重组 | ★☆ (仅体外角质层模型观察) | 注:尚未发现直接的人体功效证据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乙二胺二椰油酰胺 | 分子量≈600,LogP≈8(强疏水性) |
PEG修饰 | PEG-15(EO=15) | 引入亲水性(HLB≈14),降低CMC值 |
离子基团 | 二硫酸酯二钠盐 | pKa≈1.5,强水溶性,pH稳定范围4-9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洁面产品: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复配(比例3:1时协同指数达1.8)
- 卸妆油乳化剂:添加1-2%即可实现快速自乳化
- 防晒霜:与二氧化钛组合提升UV过滤剂分散性 (专利US20180289821A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眼刺激性:Draize测试得分2.3(0-10级),显著低于SLES (CIR 2019)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但含PEG链需注意受损皮肤渗透性
- 适用pH:稳定范围4-9,酸性条件下可能水解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绿色化学"转型期的过渡成分,常被宣传为:
- "植物来源温和表活" (注:实际为半合成物质)
- "仿生屏障修复技术" (注:缺乏临床验证)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清洁效能与温和性平衡方面表现突出,但PEG链的存在可能限制其在"纯净美容"趋势下的发展。未来研究应聚焦:
- 替代PEG的绿色改性技术(如糖苷化)
- 在敏感肌应用中的长期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