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中文名: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英文名:DIETHYLAMINO HYDROXYBENZOYL HEXYL BENZ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Diethylamino Hydroxybenzoyl Hexyl Benzoat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Diethylamino Hydroxybenzoyl Hexyl Benzoate(简称:DHHB)
化学来源
- 化学分类:脂溶性紫外线吸收剂(UVA滤光剂)
- 分子式:C24H31NO3
- CAS号:302776-68-7
- 常见来源:全合成化学制备(苯甲酸衍生物)(依据: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1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防晒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UVA防护 | 通过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吸收320-400nm紫外线,转化为热能释放 | 强(体外及人体测试验证) | 在λ=3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PFA值(UVA防护指数)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 1-5%(典型防晒配方) |
光稳定性 | 分子结构抵抗紫外线降解(优于阿伏苯宗) | 强(加速光照测试) | 2小时UV照射后保留率>90%(参考: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 2015) | N/A |
附加宣称功效
- 抗氧化辅助作用: 可能通过减少UVA诱导的ROS生成(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角质形成细胞研究,需更多人体验证)
- 皮肤屏障保护: 厂商宣称可减少紫外线导致的紧密连接蛋白降解,但缺乏公开临床数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苯甲酸衍生物 | 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 分子量381.5 g/mol,logP≈8.2(高脂溶性) |
关键功能基团 | • 二乙氨基(电子供体) • 苯甲酰基(共轭体系核心) • 己酯(脂溶性增强) |
协同构成推-拉电子系统,决定紫外线吸收特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防晒产品:与乙基己基三嗪酮(UVB滤光剂)复配实现广谱防护
- 抗氧化复合体系:常与维生素E或麦角硫因联用(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关键协同成分
- Octocrylene:提升DHHB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最高可增效30%)
- 二氧化钛:物理防晒剂弥补DHHB在短波UVA的弱吸收区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10%)(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9)
- 皮肤渗透性:体外实验显示表皮渗透率<0.5%(完整皮肤)
- 潜在风险:未发现显著内分泌干扰活性(区别于某些传统防晒剂)
适用人群
- 推荐:敏感肌(相比苯酮类刺激性更低)、光老化防护需求者
- 慎用:对苯甲酸酯类过敏者(尽管结构差异显著,但需个案评估)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防晒市场:作为"新一代UVA防护标杆"宣传
- 差异化卖点:强调"不泛白"、"不刺激"、"与妆前乳兼容性好"
消费者误区
- 过度相信"全天然防晒"宣称: 实际仍为合成化合物,但生态毒性低于氧苯酮类
- 误认为单独使用即可提供完整UV防护(需搭配UVB滤光剂)
7. 总结与展望
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作为新型UVA滤光剂,其高光稳定性和低刺激性已获充分验证。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优化与纳米防晒剂的复配技术
- 探索非防晒场景的应用(如抗蓝光配方)(注:目前仅限理论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