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

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

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
中文名: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
英文名:DIETHYLHEXYL BUTAMIDO TRIAZONE
别名:
安全性:
1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Diethylhexyl Butamido Triazon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ethylhexyl Butamido Triazone (DEBT)

化学名: 2,2'-[(6-(4-((2-ethylhexyl)oxy)carbonyl)phenyl)-1,3,5-triazine-2,4-diyl)bis(imino)]bis(4-methylpentanoic acid)

CAS号: 154702-15-5

来源与背景

  • 首次商业化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由巴斯夫(BASF)开发 (来源:BASF专利文档)
  • 常见商品名: Uvasorb HEB (全球主要供应商商标)
  • 合成路径: 三嗪类衍生物经多步酯化与酰胺化反应合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防晒机理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广谱UVB/UVA-II防护 通过三嗪环共轭体系吸收290-370nm紫外线,转化为热能消散 高 (多项光谱研究验证) 体外测试显示摩尔消光系数ε(340nm)≈30,000 L·mol⁻¹·cm⁻¹ (依据: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13) 1-5% (常与其他防晒剂复配)
光稳定性增强 分子结构中乙基己基侧链降低三嗪环的光降解率 中高 (加速光照实验) 8小时UV照射后保留率>85% (参考:BASF技术白皮书) N/A (固有属性)
潜在抗氧化辅助作用 可能通过捕获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 低 (仅体外细胞实验) 在HaCaT细胞模型中显示轻度ROS抑制 (注:需人体试验验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三嗪类防晒剂 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本体
  • 分子量:627.82 g/mol
  •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 溶解性:脂溶性(易溶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 Log P:≈8.5 (高亲脂性)
相关衍生物 合成中间体及降解产物
  • 4-氨基苯甲酸乙基己酯(潜在水解产物)
  • 三嗪环开环产物(光降解次要产物)(检测限<0.1%)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防晒产品: 乳霜/乳液(占比70%)、喷雾制剂(需特殊增溶剂)
  • 协同体系: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 互补UVB吸收峰 (SPF增效约15-20%)
    • 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Tinosorb S): 扩展UVA-I防护范围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 LD50 >2000 mg/kg(大鼠,经口)(依据:OECD 402测试)
  • 皮肤刺激性: 未稀释下可能引起轻度刺激(兔模型)
  • 致敏性: 多项HRIPT测试显示阴性 (参考:CIR 2019评估)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应用于高端防晒产品(占比约12%市售防晒霜),常与"广谱防护"、"轻薄不泛白"等宣称关联。消费者调研显示:

  • 64%用户感知其防护效果优于传统防晒剂
  • *注:28%消费者误认其为纯物理防晒成分*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三嗪类防晒剂的代表,DEBT在UVA-II/UVB防护平衡性配方兼容性方面表现突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纳米载体化提高皮肤渗透安全性
  • 与新型抗氧化剂的协同体系开发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