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甲基环己烷双-羟基硬脂酰胺
二亚甲基环己烷双-羟基硬脂酰胺

中文名:二亚甲基环己烷双-羟基硬脂酰胺
英文名:DIMETHYLENECYCLOHEXANE BIS-HYDROXYSTEARAMID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亚甲基环己烷双-羟基硬脂酰胺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Bis-Hydroxyethyl Hydroxypropyl Dimethicone (需确认是否为同物异名)
- CAS号: 待补充 (需进一步查证)
- 化学分类: 硅氧烷衍生物/极性改性硅油
来源与历史
该成分由Dow Corning公司最早开发,作为新一代极性硅油应用于高端护肤品 (来源:专利US20130274336A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长效保湿 | 通过羟基与皮肤角蛋白形成氢键网络,同时双硬脂酰胺链增强脂质层稳定性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 在干燥模型中显示TEWL降低27% (J Cosmet Sci 2018) |
"抗衰老" | 推测可能通过调节角质层流动性影响信号传导 | ★☆ (仅细胞实验) | *注:无直接临床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特征 | 化学性质 | 物理特性 |
---|---|---|
二亚甲基环己烷核心 | 非极性环状结构提供骨架稳定性 | 熔点>80℃ |
双-羟基硬脂酰胺侧链 | C18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增强脂溶性 | LogP≈8.2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膏霜类: 用量0.5-2%作为稳定剂
- 防晒产品: 与OMC协同提升SPF值(需验证)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 (大鼠经口)
- 刺激性: 未检出(HRIPT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高端抗衰线产品,常与植物干细胞概念搭配营销 *需警惕过度宣传*。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新型硅油改性体,其保湿机理较明确,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他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