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肉豆蔻酸铝
二肉豆蔻酸铝

中文名:二肉豆蔻酸铝
英文名:ALUMINUM DIMYRIST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二肉豆蔻酸铝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二肉豆蔻酸铝 (Aluminium Dimyristate)
化学来源
- 由肉豆蔻酸(十四烷酸)与铝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金属皂类化合物
- 常见工业化制备方法:脂肪酸与氢氧化铝或铝盐的中和反应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5)
物理特性
-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蜡状固体
- 溶解性:不溶于水,部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矿物油)
- 熔点:约80-90°C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
吸附控油 | 通过铝离子与皮肤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油脂,肉豆蔻酸长链提供疏水屏障 | ★★★☆ (体外实验证实) | 离体皮肤实验显示油脂吸附率比硅粉高27% (依据:J Cosmet Sci, 2018) |
配方稳定剂 | 在油相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防止固体颗粒沉降 | ★★★★ (广泛工业应用验证) | 在含氧化锌的防晒配方中可提升稳定性达6个月以上 |
"抗衰老辅助" | 推测可能通过减少油脂氧化产物对胶原酶的激活 | ★☆☆☆ (理论推测) | *注:尚无直接研究证明此功效*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金属皂类 | Aluminium bis(tetradecanoate) | 分子量:~593.8 g/mol,含2个C14脂肪酸链 |
结构特征 | 层状晶体结构 | X射线衍射显示层间距1.8nm (依据: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2) |
纯度指标 | 游离脂肪酸含量 | 工业级要求≤3%,化妆品级≤1%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控油类产品:与硅石、尼龙粉等协同使用,添加量通常0.5-2%
- 防晒制品:作为无机防晒剂的分散助剂,用量1-3%
- 彩妆配方:提升粉体延展性,尤其适用于哑光唇膏
协同成分
- 环戊硅氧烷:改善粉末分散性
- 异十六烷:增强吸附油脂的清除效果
- 避免配伍:强酸性成分(pH<4可能解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当用于正常化妆品用途)(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皮肤渗透性:体外实验显示完整皮肤渗透率<0.2%
- 敏感肌注意:可能加重机械性摩擦敏感
适用人群
- 最佳适用:油性/混合性肌肤
- 慎用:极干性皮肤、正在使用维A酸类药物的患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流产品中的应用现状:
- 主要出现在高端哑光底妆和男士控油产品线
- 消费者认知度较低(常被标注为"铝盐"或未明确标注)
- 营销话术:多强调"纳米吸附科技"等概念(来源:市场宣传资料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相比传统硅粉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
- 在高温配方中稳定性突出
研究方向:
- 需要更多长期使用安全性追踪数据
- 复合纳米化技术可能提升其控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