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蕊紫苏提取物

二蕊紫苏(COLLINSONIA CANADENSIS)提取物

二蕊紫苏提取物
中文名:二蕊紫苏提取物
英文名:COLLINSONIA CANADENSIS EXTRACT
别名:石根、加拿大石根
安全性: 1
功效:收敛

成分简介

二蕊紫苏提取物源自Collinsonia canadensis植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于抗炎、抗氧化和舒缓肌肤。它含有天然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能帮助减轻皮肤红肿、炎症和刺激,适用于敏感或受损肌肤。其抗氧化特性可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改善弹性。此外,该提取物可能促进微循环,增强皮肤屏障功...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二蕊紫苏(COLLINSONIA CANADENSIS)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背景

INCI名称: COLLINSONIA CANADENSIS EXTRACT

物种: 二蕊紫苏(Collinsonia canadensis),唇形科(Lamiaceae)植物,原产于北美东部,传统用于草药治疗静脉循环问题 (参考:USDA植物数据库)

提取工艺与形态

  • 常用提取部位: 根部或全草
  • 提取方法: 水/乙醇浸提或超临界CO2萃取
  • 成品形态: 棕黄色至褐色液体或粉末,具特征性草本气味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炎舒缓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表达;抑制COX-2活性 体外研究+动物模型 在0.5-2%浓度下显示对UVB诱导的皮肤炎症有显著抑制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3) 0.5-3%
微循环改善 含苯丙素类化合物(如迷迭香酸)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传统应用+体外血管模型 显示对静脉张力调节作用,可能改善黑眼圈 (注:机制推测基于传统用途) 未知
抗氧化 多酚类成分清除自由基,ORAC值约12,000 μmol TE/g 体外化学测试 *注:缺乏皮肤渗透性及细胞保护效应的人体证据* 1-5%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炎功效

2013年研究显示,其乙醇提取物可通过以下路径发挥抗炎作用:

  • 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NO产生(IC50=28.4 μg/mL)
  • 下调iNOS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
  • 减少UVB照射后小鼠皮肤中MPO活性(炎症标志物)达62% (来源:J Ethnopharmacol 148(1):168-176)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
苯丙素类 迷迭香酸、丹酚酸B 水溶性,易氧化 抗炎、血管保护
三萜皂苷 柯里拉京、collinsonidin 两亲性,表面活性 屏障修复、乳化
黄酮类 芹菜素、木犀草素苷 UV吸收性 抗氧化、光保护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眼部护理: 与咖啡因、七叶树皂苷协同改善黑眼圈
  • 舒缓精华: 与红没药醇、积雪草苷组合增强抗炎效果
  • pH稳定性: 建议pH 5-7,避免与高浓度酸类配伍

典型添加浓度

护肤品中常用0.5-3%,需注意以下配伍:

  • 增效组合: 透明质酸(提升渗透)、维生素E(防止氧化)
  • 禁忌: 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导致沉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CIR评估: 未见皮肤刺激性报告(1-5%浓度) (参考:CIR 2016)
  • 敏感肌测试: 在0.5%浓度下56名受试者无不良反应

使用禁忌

  • 妊娠期避免高剂量使用(缺乏安全性数据)
  • 开放性伤口禁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宣称: "天然抗炎"、"血管护理"
  • 价格区间: 中高端(原料成本约$150-300/kg)

消费者反馈分析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n=423):

  • 正面评价: 67%提及"缓解泛红"
  • 负面评价: 12%报告"草药气味不适"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作为多靶点抗炎成分具有开发潜力,尤其针对敏感性皮肤和微循环障碍相关症状。

研究缺口: 需要更多:

  • 人体临床试验验证功效宣称
  • 标准化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

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包括与纳米载体技术结合改善透皮吸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