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二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二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DITALLOWDIMONIUM CHLORID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Tallowdimonium Chloride
CAS号: 61789-80-8
化学类别: 季铵盐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无天然直接来源,为化学合成产物 (参考:CIR评估报告)
- 合成路径: 通过牛脂脂肪酸衍生的二甲基胺与氯化试剂反应制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抗静电 | 通过阳离子特性中和头发/皮肤表面负电荷 | 高(多项体外及临床验证) | 显著降低梳理性摩擦系数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 |
柔顺调理 | 在角质层形成定向膜层,降低表面张力 | 中(体外证据充分,但人体效果依赖配方) | 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时可增强沉积 注:需特定pH条件 |
促进渗透 | 理论推测:可能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低(仅体外模型显示有限效应) | *厂商宣称,缺乏临床穿透增强数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C18-C22饱和烷基链 | 疏水性,熔点>50℃ |
亲水基团 | 季铵阳离子(N+(CH3)2) | 强极性,pH稳定性广(2-12) |
反离子 | Cl- | 影响溶解性与电离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浓度0.5-2%)
- 衣物柔顺剂(工业用量3-8%)
- 护肤霜(有限应用,需谨慎配伍)
关键协同成分
- 脂肪酸醇(如鲸蜡醇):增强膜层连续性
- 硅油:复合降低动态摩擦系数
- *避免与强阴离子表活直接混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化妆品用量≤5%) (参考:2016年CIR最终报告)
- 眼部刺激性: 浓度>1%可能引发刺激
- 生态毒性: 需考虑生物降解性限制
适用人群警示
慎用: 受损屏障皮肤、敏感肌、儿童护理产品 (依据:ECHA注册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应用现状
- 主流定位: 经济型调理剂(成本<传统硅油)
- 宣称趋势: 多与"天然来源牛脂"关联营销 注:实际为完全化学改性产物
消费者误解
常见误认为"植物衍生成分",实际无生物活性功能残留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高性价比抗静电解决方案
- 配方稳定性优异
未来方向
需开发生态友好型替代物(如短链季铵盐),当前降解率仅40-60% (来源:OECD 301B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