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
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

中文名: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
英文名:SODIUM DIHYDROXYCETYL PHOSPH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 (Sodium Dihydroxycetyl Phosphate)
化学来源
- 由鲸蜡醇(Cetyl Alcohol)经磷酸酯化反应后中和制得
- 属于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衍生物
- 常见商业来源:BASF、Croda等国际原料供应商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物理性质
- 外观: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蜡状固体
- 溶解性:部分溶于水,易溶于醇类溶剂
- pH特性:弱酸性至中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皮肤屏障修复 | 通过与角质层脂质相互作用,促进板层小体结构重组 | 体外研究+临床观察 | 可提高角质层水合度12-18% (依据:2018年皮肤屏障研究) | 0.5-2% |
乳化稳定 | 磷酸酯基团提供空间位阻,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充分证实 | 在O/W乳液中可降低粒径分布至100-200nm | 0.1-0.5% |
"抗衰老辅助" | 理论上可能通过改善屏障间接减少皱纹 | 厂商宣称 | 缺乏直接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磷酸酯盐 | 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主成分 | 分子量:~420g/mol,HLB值:~8 |
游离醇 | 残留鲸蜡醇 | 含量通常<3%,影响肤感 |
钠离子 | 中和产物 | 影响水溶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屏障修复霜:与神经酰胺、胆固醇配合
- 稳定型乳液:替代传统乳化剂降低刺激
- 敏感肌配方:搭配红没药醇等抗炎成分
协同成分
- 脂肪酸类:增强液晶结构稳定性
- 多元醇:提高溶解性和铺展性
- 透明质酸:协同提升保湿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2019年CIR报告)
- 眼刺激测试: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浓度>5%)
- 致敏性:临床报告极少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中性皮肤
- 谨慎使用:破损皮肤(可能引起刺痛)
- 孕妇可用性:无明确禁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修复类产品核心成分
- 常作为"温和科技"卖点宣传
消费者感知
- 认知度较低(非热门成分)
- 实际使用反馈:普遍反映"滋润不油腻"
7. 总结与展望
二羟鲸蜡醇磷酸酯钠作为多功能温和乳化剂兼屏障修复成分,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 独特的液晶结构形成能力
- 在敏感肌配方中的低刺激优势
未来研究方向:
- 与微生物组交互作用研究(初步理论)
- 在经皮吸收系统中的增效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