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苯甲醇
二氯苯甲醇

中文名:二氯苯甲醇
英文名:DICHLOROBENZYL ALCOHOL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腐剂
成分详细分析
二氯苯甲醇 (Dichlorobenzyl Alcoh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Dichlorobenzyl Alcohol
- CAS号: 1777-82-8
- 化学式: C7H6Cl2O
来源与历史应用
二氯苯甲醇是一种芳香族醇衍生物,最初开发为防腐剂和抗菌剂,广泛应用于口腔护理产品(如漱口水)和局部外用制剂(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198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抗菌作用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干扰能量代谢 | 强(体外及临床验证) | 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0.01-0.05% (来源: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1998) | 0.1-0.5% |
防腐功能 | 抑制化妆品中常见污染菌(如绿脓杆菌) | 中等(行业标准测试) | 在欧盟化妆品法规中列为限用防腐剂(最大浓度1.0%) | 0.2-1.0% |
抗炎辅助作用 | 可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体外模型) | 弱(仅体外研究) | *注:需更多人体验证*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芳香族卤代醇 | 二氯苯甲醇(母体结构) | 白色结晶粉末,水溶性0.1g/L(25℃),logP 2.8 |
代谢产物 | 二氯苯甲酸 | 皮肤代谢产物,需评估潜在刺激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口腔护理产品: 漱口水(0.05-0.1%浓度)
- 局部外用制剂: 止汗剂、痤疮辅助治疗产品
增效组合
- 与苯氧乙醇联用: 扩大抗菌谱(针对真菌)(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7)
- pH依赖活性: 酸性环境(pH 4-6)中效能提升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1%浓度以下为安全用量(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0)
- SCCS意见: 粘膜接触产品中限用0.15%
潜在风险
- 皮肤敏感性: 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
- 眼粘膜刺激: 需避免眼部接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在欧洲市场主要作为"温和防腐替代方案"宣传,但需注意:
- *部分厂商宣称"天然来源"缺乏依据*
- 消费者对"含氯化合物"存在认知偏差,需科学解释
7. 总结与展望
二氯苯甲醇作为经典抗菌剂,其安全阈值明确,但在新型防腐体系冲击下,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与生物相容性防腐剂的复配优化
- 针对耐药菌株的效能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