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黑 3(焦炭黑)
食品黑 3(焦炭黑)
中文名:食品黑 3(焦炭黑)
英文名:CI 77268:1
别名:焦炭黑、炭黑、植物炭黑、食用炭黑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食品黑 3(焦炭黑)是一种由碳制成的黑色色素,在化妆品中主要用作着色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常见于彩妆产品如眼线、睫毛膏、眉笔和眼影,提供浓郁的黑色效果,增强遮盖力和颜色持久性。在护肤品中,它较少作为主要成分,但可能用于遮瑕膏或调色产品中以改善外观或均匀肤色。需要注意的是,焦炭黑不是活性护肤成分,其...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食品黑 3(焦炭黑)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arbon Black (CI 77266)
通用名: 食品黑 3、焦炭黑、炭黑
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 有机材料(石油馏分、天然气、植物树脂)在限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 关键工艺: 炉法炭黑(Furnace Black)占工业产量90%以上,通过烃类在高温反应炉中裂解生成
- 化妆品级要求: 需符合高纯度标准(多环芳烃含量<0.5ppm,重金属<10ppm)(依据:FDA 21 CFR 73.1100, 2023修订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物理性颜料,其功效主要源于光学特性而非生物活性: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即时着色 | 高吸光率(>99%)和光散射作用 | ★★★☆ (充分证实) | 粒径150-300nm时达到最佳黑度(L*值<15)(J. Coat. Technol. Res, 2018) | 0.1-10% |
| 遮盖瑕疵 | 高遮盖力(>50000 cm²/g)与皮肤形成光学屏障 | ★★★☆ (充分证实) | 在配方中与二氧化钛协同提升遮盖指数达40%(Cosmetics, 2020) | 0.5-5% |
| "吸附毒素" | 理论孔隙吸附(比表面积20-150m²/g) | ★☆☆☆ (推测性) | 体外模型显示吸附小分子,但无皮肤临床证据(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7)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特性 | 基本性质 |
|---|---|---|
| 元素碳 | 无定形碳(>97%) | • 晶体结构:准石墨微晶 • 碳含量:≥95% |
| 表面官能团 | 羧基、酚羟基、醌基 | • 氧含量:0.5-5% • 影响分散稳定性 |
| 微量组分 | 灰分(硫酸盐、硅酸盐) | • 含量:<0.2% • 严格控制重金属残留 |
关键物理参数
- 粒径分布: 初级粒子20-70nm,聚集体100-400nm
- DBP吸油值: 60-180mL/100g(指示分散难度)
- 挥发性: <1%(105℃, 1hr)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彩妆: 睫毛膏(>8%)、眼线(3-15%)、眉笔(2-10%)
- 护肤: 清洁面膜(0.5-2%,视觉吸附效果)
- 特殊品类: 染发剂(氧化型染膏,1-5%)
增效协同组合
- 光学协同:
- + 二氧化钛:提升遮盖力与灰度层次
- + 云母:创造金属光泽效果
- 分散稳定:
- + 聚甘油酯类:防止粒子絮凝
- + 改性膨润土:维持悬浮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国际认证:
- FDA批准用于眼周产品(21 CFR 73.1100)
- 欧盟SCCS确认化妆品使用安全(SCCS/1618/20)
- 主要风险控制点:
- 多环芳烃(PAHs)残留:必须<0.5ppm
- 粒径>100nm避免透皮吸收
适用性与禁忌
- 适用: 所有肤质(当符合纯度标准时)
- 慎用:
- 眼睑皮炎患者(物理摩擦风险)
- 创面皮肤(可能延迟愈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主流定位: 彩妆核心着色剂(全球睫毛膏市场渗透率>95%)
- 新兴趋势: "纯素炭黑"需求增长(植物来源宣称)
认知误区
- 误区: "炭黑=活性炭" → 实际比表面积仅为活性炭1/100
- 过度宣称: "排毒养肤" → 缺乏透皮作用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共识
- 作为高效物理着色剂具有不可替代性,安全性可控
- 需严格区分化妆品级与工业级炭黑的品质标准
未来方向
- 表面改性技术: 开发低粉尘、易分散的包覆型炭黑
- 可持续来源: 椰子壳等生物质炭黑的产业化应用
- 安全监测: 纳米级炭黑(<100nm)的长期使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