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酮-11
二苯酮-11

中文名:二苯酮-11
英文名:BENZOPHENONE-11
别名:无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二苯酮-11 (Benzophenone-11)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Benzophenone-11
- 化学名: 2,2'-Dihydroxy-4,4'-dimethoxybenzophenone
- CAS号: 6628-37-1
- 分子式: C15H14O5
来源与工业制备
二苯酮-11为人工合成化合物,主要通过苯酚衍生物的弗里斯重排反应(Fries rearrangement)制备,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避免副产物生成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手册, 202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紫外线吸收 | 通过苯环共轭体系吸收UVB(280-320 nm)及部分UVA(320-350 nm),转化为热能释放 | ★★★☆ (体外及薄膜实验证实) | 在聚酯薄膜中2%浓度可阻断90% UVB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015) | 1-5%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捕获紫外线激发的自由基 | ★☆☆☆ (理论推测) | 仅体外化学模型显示有限自由基清除能力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二苯酮衍生物 | 2,2'-Dihydroxy-4,4'-dimethoxybenzophenone | 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36-138℃,logP=3.2(中等亲脂性) |
相关杂质 | 单羟基未完全取代产物 | 需控制在≤0.5%(ICH杂质指南要求)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常与Octinoxate(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复配以拓宽防护谱
- 塑料包装: 作为紫外线稳定剂添加于PET容器(限用浓度≤0.3%)
协同成分
- Octocrylene: 提升UVB吸收效率(协同系数1.2-1.5倍)
- Tinosorb S: 弥补UVA防护缺口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实际无毒级)
- 皮肤渗透性: <0.5%透过角质层(体外皮肤模型)
- 内分泌干扰争议: 部分研究显示弱雌激素活性(EC50>100 μM)(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4)
使用限制
- 欧盟SCCS建议最高浓度3%
- *注:美国FDA未批准作为单独防晒活性成分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辅助防晒剂出现在亚洲市场防晒产品中,欧洲市场逐渐减少使用。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常被归类为"化学防晒剂"引发争议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21)。
7. 总结与展望
二苯酮-11作为广谱紫外线吸收剂具有明确的光防护价值,但面临新型防晒剂(如Tinosorb系列)的竞争替代。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
- 皮肤渗透性的长期追踪数据
- 与其他苯酮类化合物的交叉敏感性风险
- 在纳米载体系统中的稳定性优化